把课堂还给学生

 

河南省安阳县吕村镇第一中学 宋爱红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把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保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质疑、解疑的能力,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此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采取活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束缚,其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甚至有的学生一上思想品德就感到“难过”、“想睡觉”。新时代的中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勤于思考、勇于争辩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哪位教师能充分认识并利用这一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动力。相反,若压抑其思维积极性,只能使其对所学学科更加冷漠、厌烦。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了以下方法。

首先,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我认为,要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有个明确的认识,就是要清楚地意识到课堂的时间是学生的。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讨论、理解,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支配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学生有了自己的时间,才有了思维的自由。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要使理论性很强的东西让学生接受,则必须有一个思考、分析、讨论、理解的过程。而要完成这个过程,就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老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理解的时间从哪里来?

其次,在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学生是表演者。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着。有好的导演才能有好的戏。课堂教学也一样,教师要让学生演好每一场“戏”,要作好一个称职的“导演”,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吃透教材,就如导演吃透剧本一样,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2. 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切忌“一刀切,齐步走”,应指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风格、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

3. 要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对学生可能的种种质疑及其学习情境中可能的变化有一个基本估计并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才不会出现冷场等现象。如果设计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再次,用“活”的教学方式代替“满堂灌”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的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好”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要使教法“活”起来,关键是要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要有利于师生间、学生个体间、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使每一个学生自觉、自动的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我在教学中常采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分成递进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座谈式课堂等教学方法,也经常组织学生自己讲课、开展社会调查、开展演讲会等实践活动。当然,一堂好的思品课教学,必须是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自己向前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