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 正文

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

2017-05-03 18:11 徐景云 莘州街道办事处联校

山东莘县莘州街道办事处联校  徐景云

逆反心理在小学生中或许并不少见,但严重的就会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据统计,当前有15%—20%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倾向。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探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化解艺术。

逆反心理的产生: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特点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

逆反心理是人适应外在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价值保护逆反;2、超限逆反:超限逆反是指机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所做出的逃避反应;3、禁果逆反: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这种心理反应又被称作“潘多拉效应”。

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也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后果将是严重的,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给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一)主观原因

1、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他们讨厌仍被人视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

2、受好奇心的驱使。少年儿童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你越禁止我越要干,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越不让接触我越要接触一下。好奇心过强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往往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逆反。教师管得越厉害,学生逆反心理就越强。

3、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因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求知欲旺但易转移兴趣,自尊心虽强但又很脆弱,批判能力也往往是盲目的。这些正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1、教育方法失当

老师的工作方法欠佳。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就会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原因。比如,有的教师在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时,采用粗暴的态度,冷嘲热讽的语言等,触犯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体察后进生的心情,一味的责备、训斥;有的教师抓住学生的一点过失不放,又写检讨,又上门“告状”;有的教师处理事情不公平,对不服的学生,采用高压手段,结果压而不服,引起学生的反感,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家长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

(1)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遇事呼呼叨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3)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4)家长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 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家长。其表现形式有粗暴和沉默两种。

(5)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 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必然出现逆反。

(6)家长式的作风 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从而就以反抗来回答家长。

(7)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 孩子认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会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8)缺乏满足感 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大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3、教育内容单调

有的教师对学生总是陈词滥调,学生感到厌烦,导致逆反心理。也有的教师调子唱得太高,教育上不从实际出发,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学生成长过程中生理与现实矛盾

5、不良群体的影响

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学生较易组成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有相近的爱好,以寻求心理平衡。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在学校敢于与老师顶嘴,在家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规矩,则被同学们称赞与吹捧,受到坏朋友的认可,使学生产生错觉。

此文为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名称:中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的研究,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独立子课题,课题编号:DCF13011—0017A,课题组组长:李玮玮,研究组员:徐景云、杨来臣、沈海鹏、徐前彪,立项时间:2016年10月,结题时间:2017年4 月。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