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王文丽

 

现如今,类似于手足病的传染性疾病席卷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谈起它那真是“谈手足口色变。”因此,保护环境卫生就成了当务之急。身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小知识,这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落实了素质教育,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将语文课堂变成环保教育的主阵地呢?我个人认为要结合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课堂

语文教材中虽然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蕴含着环保教育方面的素材,但是我们如果不能在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巧妙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而是一味地单调地念“环保经”,即使有关环保类的教材内容再好也是枉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水乳交融,互相渗透,防止声嘶力竭地喊几声口号的现象出现,把一堂好端端的语文课上成拙劣的环保教育的思想品德课。

课堂上我注重语文的特点,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渗透。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抓住六个字不放,即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抓住这六个字就是抓准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突出特色。因为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美不胜收,这样一来,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这六个字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中,同时决非杞人忧天的环保教育,也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在学生心头,挥之不去。

又如:我在教学〈海上日出〉时,抓住“这一伟大的奇观”让同学们自由读、小组读,最后伴随美妙的音乐美美的朗读课文。这样,同学们从读中感悟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画面,感情了语言文字的精妙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在课堂外强化环保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我们还应抓住时机,由课内延伸到刘外,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小活动,以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如在〈大熊猫〉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学生查查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找图片,也可以摘抄有关文字介绍,然后在班级中举行一次“珍稀动物展。”学生通过各种图片和资料,知道了我国还不丹顶鹤、扬子锷、东北虎等珍稀动物,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到我们人类决不能随意地捕猎它们,必须给予它们良好的生存环境,要不然,这些珍稀动物,乃至其它的有益动物,最终将从地球上消失。看,学生在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强了环保意识,获得了多少丰富的环保知识啊!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来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如:本学期我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了“我爱我家园“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共建文明绿色校园”的环保活动,组织学生与老师一起植树、护绿,保护环境。为创建“绿色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将语文课堂变为环保教育主阵地,我们就必须要分析和运用好教材,对能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不能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也不能牵强附会,节外生枝,善于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健的字、词、句进行巧妙的渗透,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这样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环保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鲜活的,因为她是开放的;语文课堂是灿烂的,因为她是生成的。今后我会随时根据课堂进程,调整教学思路,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作者:河南省商丘梁园区王楼乡王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