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历史教学之我见 正文

历史教学之我见

2016-06-12 11:42 蒋军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2016、6、1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二中学    蒋军
        在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情感与价值观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落实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目标内容空泛,缺乏可操作性;究其原因,教师在设计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时,只是简单地抄录课程目标内容所致。
        历史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1、“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利于培养科学素养、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闪光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最有创新潜力的领域。只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体验
       1.重知轻情现象依然存在。教学中,受教育功利化思想影响,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考点知识的传授、考试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完全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例如: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很多教师重点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却忽视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蕴含的精神力量。
        2.割裂情感教育与认知过程。向学生”灌输”情感。例如,在利用五四运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有教师向学生“灌输”:五四精神就是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割裂情感教育与认知过程的做法,无法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五四青年学生的行为是一种爱国行为,因此他们甚至不理解五四青年为什么要离开课堂上街游行,更不用说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3.背离历史教育的本质,迁就学生兴趣。例如,朝鲜战场上黄继光以身堵枪眼的英勇事迹,曾激励过一代代中华儿女。但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有的教师将网友对黄继光英勇事迹的质疑带入历史课堂,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观念——原来英雄也是虚构的,那些美好事物、道德榜样也可能是虚假的!教师这种迁就学生猎奇心理的做法背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对学生正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危害,对这类有争议的事例,可以回避,另外选择典型,有充分证据的事例。
       二、在学业评价方面忽略对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创设各种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情感。例如,在《难忘九一八》一课教学中,我通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投影万人坑、《731部队拿中国活人做试验》等反映侵华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图片资料。通过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取得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保卫国家领土安全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具体形象的人物和事件去感染人、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为了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我先播放了介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的一段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从这些英雄人物中,我选取了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典型人物,向学生重点讲述了他们的英雄事迹。英雄们的事迹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就连平时最捣蛋的学生也摒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述。通过听故事,学生感受到了英雄们的可钦可佩之处,在心目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在学业评价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单纯采用定量的方式很难对其进行准确评价,为此我尝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一是注重实时评价。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好奇心以及积极发言提问、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等,我会及时给与肯定、表扬,对准备充分、发言精彩、很有价值性的提问的学生适当加分。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方法操作简单,但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在开学初,我在各班专门选举一位历史代表负责记录学生课堂表现。教学中,我注重观察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将观察结果通报全班,让负责同学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课间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访谈其它任课教师或家长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课堂观察记录和访谈结果作为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业评价依据。三是考试测量中渗透情感因素,实现寓教于考。在考试测量中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内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人到试题当中去,如做人价值的思考,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等,使考试测量成为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努力实现寓教于考之中。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不稳定,容易受周边人物的左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达到的,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偶尔、随意地有感而发,要有耐心,逐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识,在反思、讨论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