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劳动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农村初中应不断在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从学生和地方双重实际出发,挖掘资源,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逐渐形成具有本土气息,符合发展需求的劳动实践教育特色,有力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加强劳动基地建设,推进农村初中德育发展呢?下面谈谈个人在学校劳动基地建设中的一些的粗浅的实践与见解。

一、明确任务,提高认识

     我们应该明确,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和劳动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享受着几代人的呵护。多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几乎没有参加过劳动实践活动,没有品尝过劳动的酸、甜、苦、辣,根本就不懂得劳动的艰辛,更不懂得劳动成果的珍贵。而大多数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家长,多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他们坚信只有拼命读书,考取大学才能使孩子跳出农门,安身立命,甚至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因此,就算自己拼死拼活,心力交瘁,也要苦苦支撑,来尽力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于是,他们从不让子女从事哪怕是力所能及的劳作,唯恐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久而久之便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不珍惜劳动成果,藐视劳动人民,甚至不尊重父母的行为习惯。鉴于此,农村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而且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整合资源,创建基地

建立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农村学校可利用校内或附近的空地,进行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劳动基地建设。经过统筹规划后,可以建成科学布局的学农劳动实践基地。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认真做好五块劳动实践基地:生猪养殖场、鱼塘、蔬菜园、桂花园、科技园,利用基地积极发挥育人功能。

通过养殖生猪,可以可获得一定的收入,还可以改善学生伙食。这一做法,不仅把学生食堂的一些死宝(剩饭菜)变成活宝,还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一定的养殖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观点。

有了蔬菜基地,可以解决食堂买菜难的问题,还能让学生能吃到自己动亲手栽种的新鲜菜、环保茶、安全菜,在劳动中掌握 种菜技术,得到劳动锻炼,体味到劳动的艰辛,增强班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正如周济部长所讲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让孩子们多接受一些实践,多参加一些劳动,对孩子们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教室里学不到的经验。”这样,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学生的劳动意识便自发地形成了,劳动实践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更好的延伸。

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

在基地的使用与管理方面,要实行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活动时间的冲突和活动内容的重复,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为了让学生真正在劳动中学会劳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学校还应加强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于开展哪些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每学期都要有详细计划,避免管理上的无序性、盲目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需要,制定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方案,确定整体和分年级的目标、内容、时间、教育方法、考核办法、指导力量等,并对具体教育实施的进一步细化,以利于劳动实践的开展。

四、内外结合,优化师资

1、发挥教师潜能。有限的学校资源,并不是一潭死水,具有各自特性的教师群体,同样潜藏着无穷的力量。因此,我们还可以开发教师的潜能,让他们为劳动实践教育添砖加瓦,各尽所能。为此,学校便在全面开设教学计划内的劳动课程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学科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引导教师进行跨学科的相互协作、交流、配合,为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奠定了稳实的基础。

2、利用家长资源。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把一部分在种植、修理、加工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员,进行有关的知识讲座,并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实地种植、养育技术指导,使学生的劳动更科学、更有效。这种多方教育力量的

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放的、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合。

五、立足育人,服务教学

1、发挥教育服务功能。农村学校的劳动基地建设,不但要加大基地的开发力度,而且更要注重发挥其“教育、服务”的功能。学校的劳动基地领导人员及教师要带头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劳动。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与人和谐交往的能力,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关心热爱他人的思想品质;并且通过劳动体验,使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达到劳动可以改造人,劳动可以教育人的宗旨。

2、收获丰富的精神财富。学校把劳动实践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以勤工俭学劳动为载体,开展“我劳动,我快乐” 、“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的主题班会;开展了“劳动伴我成长”、“劳动乐趣无比”的征文比赛;开展“青春无悔,劳动快乐”文艺晚会,把学生的心得感受搬上舞台表演,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有了丰富的收成:锻炼了劳动实践能力,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提高了劳动技能,改善了劳动习惯,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学生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升,学校风气进一步改善。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效果吸引了许多非“生源区”的家长都想把子女转入我校学习。

综上所述,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就必须以劳动基地为依托,把学校劳动基地建设落到实处。这才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劳技教育及实践锻炼环境,为学生提供增长才智、展示个性、自由发展、自主管理的空间,对实践基地的各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劳动中锻炼自我,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进学校德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