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程度在加剧,全国5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水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而当前农村的污染排放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农村尤其是农药、化肥有效使用率仅为30%(仅为国外先进农业区的1/2),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某些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据我国专家偏保守的估计,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国外有报道称:中国正在成为“公害大国”。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同时又面临着全球环境问题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巨大压力。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那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作为教育部门,应从学生抓起,作为化学老师更应从自己做起。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诸多因素中,化学因素占80%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技术中有80%以上是依据化学原理。在当前农村环境状况日趋恶化的情况下,作为一名身处边远地区的化学教学工作者来说,承担起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在这种现实环境的状况之下,我们选择了此课题的研究,一方面为了丰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42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时指出: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工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化学教学应当为社会建设服务”,中学化学教学除了抓好双基教学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研究思路

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几个地点及其周边环境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用具体的实例说明环境污染及危害的严重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环境问题。

具体做法是确定子课题分别进行调查研究:1、对万吨水泥厂及周边环境的固体废弃物和酸雨危害进行调查研究活动。2、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晴隆县的周边环境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进行垃圾废弃物和污水危害及处理的调查研究活动。3、对废旧电池污染回收及利用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对以上子课题都总结写出了研究性报告及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课题实施中遵循的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

通过学生学习化学书本知识,阅读化学参考书籍,观看有价值的电影记录片,培养学生学习环保的原动力,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增强学生文化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环保观、人生观,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能力。

②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实验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保持好学习环保的原动力。

③客观性原则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有目的进行行为导向,客观公正的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和谐的有个性的发展。

④参与性原则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都能够顺其自然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

2、工作的方法

①竞赛

结合实验时对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化学环保百科知识竞赛,及时予以表彰、鼓励,以达到培养、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环保的原动力的目的。

②问卷调查

抽样对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典型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全面跟踪、记录。

③建立课余化学环保兴趣小组

以办墙报、板报等形式开展活动,兴趣小组自行进行组织选材,老师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收集问题 组织学生去收集晴隆附近的污染情况.

⑤讨论

  由老师组织,对晴隆附近的污染及治理等内容,学生提出观点、查阅资料进行理论论证,及时评论,以资鼓励,老师们讨论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⑥实践论证法

对生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对于其治理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论证。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组负责人:杨斌

组成成员有:杨斌、曹兴江、梁启尧、刘珍彩、易锋、曹兴江、田键。

具体分工为:

杨斌:负责本课题组的开题、组织开展、督促等工作;

杨斌、曹兴江、梁启尧负责课题申请、开题论证、撰写报告等工作;

刘珍彩、易锋、曹兴江、田键负责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汇总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六、进度安排

2009年9月——2009年12月: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开题;

2010年1月——2010年6月:向学生及社会人群印发宣传资料;

2010年7月——2010年12月:对晴隆县的周边环境开展调查活动;

2011年1月——2011年3月: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写出结题报告。

课题论证、申报:2010年1月——20113

课题前期准备及开题:2010年1月——2010年12月

课题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1年3月

七、研究过程

20099成立课题小组及工作分工。

    200910相关资料和药品准备。在化学组内进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专题研讨(包括课堂内、实验、课外活动)。

200911月:对高一、二年级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层次竞赛、调查及分析相关情况;办环保讲座;对老师进行调查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在高一年级举行化学实验竞赛:《氯气的漂白性》。

200912月:收集本地区、街道及周边环境污染情况;办好相关黑板报;在街道搞好环保宣传。

20105月:利用五·一假期对部分学生家长调查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在保护环境卫生方面是如何做的?印发环保宣传单对家长进行宣传。

20109月:在化学教师组内进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专题研讨(包括课堂内、实验、课外活动)。

201011月:收集学生在2009年下期和本学期有关环境保护方面考题答题情况。

20112月:对这半年研究工作进行小结,形成雏形材料。

20113月:对高一新生再作相关调查,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成果

一年多以来,在课题组和化学教研组的指导下,几位教师积极地投入到研究(包括相关的化学教师)。杨斌、易锋收集整理写出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研究》的论文及《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教案并在高二学生中实施教学;杨斌、梁启尧收集整理写出了《香烟中的有害物质》的研究性学习教案并在高二学生中实施教学;杨斌、田键收集整理写出了《水泥厂的粉尘污染危害群众生活》的摘录报告;杨斌、曹兴江收集整理写出了《对废旧电池污染回收利用的调查研究报告》;杨斌研究整理写出了《关于废旧电池污染及回收利用的课题研究》论文;杨斌、刘珍彩收集整理写出了《贵州省晴隆县永荣煤矿环境影响报告》、《晴隆县城东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污水人工快速渗滤处理》的收集整理调查报告及论文;杨斌研究整理写出了《关于SO2化学性质的课题研究》的论文;杨斌、曹兴江收集整理写出《垃圾废弃物和污水危害的调查研究》的调查研究报告;曹兴江写出了《化学教学中保护环境意识的渗透》的论文。

在此期间,探索出了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的化学成绩和教学水平,浓郁了学校的校本教研的氛围,为民中的周边环境卫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成立了情报小组和实验小组,具体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课堂外:

1、调查学校、街道及周边环境污染情况。包括学校食堂、学生寝室和公区,街道粉尘、白色垃圾、噪音、渠江水体污染(其中此工作遇到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涉及到晴隆街上及周边的水泥厂、农田与农药。),并做好统计、整理、分析并作好记录

2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层次(通过问卷调查、环保知识竞赛),并做好分析记录。

    3、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课堂中在环保方面老师为你们做了些什么课后你对周边环保做了些什么对老师进行调查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如何进行环保观念教育社会调查(对部分学生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在保护环境卫生方面是如何做的

4、定期办好相关黑板报,在晴隆街上发放有关宣传单,作好宣传工作。在全校学生中组织写环保方面的箴言活动等,组织全校学生和化学教师观看我国首部环保电影《因水之名》,看后并要求同学写观后感,以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和从心灵上受到震撼。一方面使学生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参与意识,强化了环保教育。

5、收集这一年来的化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并号召老师们进行经验分享。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 “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

6、成立化学竞赛小组竞赛了同一课题《氯气的漂白性》,并作出了评比、分析、取舍。

    7、成立了化学环保行动小组。这一年共组织学生到晴隆街上打扫了三次清洁,利用广播形式在晴隆街上办相关讲座(逢场天)两次,从行动上去感化晴隆人爱护环境。

    8、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在环保行动小组的基础的添加一些成员),主要是协助此课题的其它相关工作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9、每位化学老师在这两学期的开学初,各写一份在本期教学中如何做好“环保教育工作”的计划。

    10、学校化学老师组进行“在化学(包括课堂内、实验、课外活动)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专题研讨(共四次)。

课堂内:

1、举办“环保与化学”的知识讲座

每期分季节举办环保方面的讲座根据空气的成分和选学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臭氧的有关的知识。如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首要的影响是使全球气候异常变暖,这是一种全球性的灾难。再如结合二氧化硫,讲酸雨污染水体,腐蚀建筑物,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并危及人的健康。通过这些讲座,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2、化学教研活动专题化

专题化主要是指每次活动再不是随意地指派几位老师上几堂公开课,然后大家评议评议完事。而是代之以有明确的研讨主题——环保与教学,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得出相关结论。

3、组织学校化学老师竞教同一课题《实验室取氯气》,并作出评比、分析、取舍。

    4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环保教育

    ①在观念上纠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偏见,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有关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很多化学药品对人类,特别是在我们身边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号召学生写环保方面的箴言,挖掘他们的环保潜意识。爱护家园,人人有责。学生应在生活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日常生活中许多小事对环境都造成潜移默化的破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现无法阻止排放超标的汽车在社会上流通,我们现无法阻止人们乱砍伐为数不多的森林资源,但我们可以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有关环保化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也不少,只要与环保有关的老师就应适时地挖掘一些内容,就可以拓宽学生的环保知识面。如讲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时,就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知道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就一定要保护好环境的道理。在教学中还应补充介绍一些实例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讲授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时,接下来讲述近时段我国明文规定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禁止燃放烟火的原因,一是因为会发生火灾,二是因为燃放烟火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它会污染空气。再由二氧化硫的性质再讲授“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还要具体讲解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还要列举一些与二氧化硫有关的实例和一些数据。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多达一亿五千万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每年损失达十五亿元人民币等等。还要结合多媒体播放一些彩色图片或录像来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使学生既见到“森林”又见到“树木”,既生动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印象至深。这样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或者在讲授空气成分变化的原因是源于空气污染这一节内容时,可以介绍空气污染事件,如1952年发生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1970年东京光化学烟雾事件、2005年的江苏淮阴的液氯泄露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通过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更加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能增加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好场所,但根据化学科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课上又不能专门讲解法律知识,只能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渗透一些相关法律知识,以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害→相关的法律条款→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污染大气→产生酸雨→酸雨危害→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为了将来更好地守法,这也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教学大纲的思想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被世界各国人民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内容,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全体人民的需求,在教学中注意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如在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内容中介绍我国资源的状况及资源的利用情况,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开发使用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些宝贵的资源,并努力开发新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利用。又如讲重要化工原料硫酸、硝酸、氨气等工业制法中,注意介绍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而采取的有利措施,同时介绍三废的处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可以把一些实验制成课件进行播放,既生动,又环保。如我们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播放塑料加工中的污染,小白鼠在CO2中中毒死亡,用电脑制成各种课件播放。如鱼在酸雨中死亡、树木枯死等。利用网上和一些书中下载,扫描一些图片给学生看,这些图片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是重要的素材。如体现污染的事件及处理后图片对比,展示环保产品,示范环保行为,识别环保标志,展示自然美景等。并附有简单的文字说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切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⑥在化学试题中充分体现“环保化学”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注意收集各种资料,把有关内容的习题收集在一起,在平时检测和练习题中都有所体现。在高三复习备考中也作为专题讲给学生,特别是有关国内新闻报道的内容的习题应更给予注意,它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增强环保意识。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现民中化学教学工作中老师的观点有一定的进步。原来学校的化学仪器、化学药品基本是摆设和应付上级检查,平时被束之高阁。老师们认为做实验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或认为做实验麻烦,或不安全(因部分民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或安全意识不够)而自添烦恼。而现在老师们认为,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都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能及时吸取科学领域里的新成就并运用到教学中去,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积极学习和激发好奇心的情境,鼓励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等。作为化学教师,既要懂得如何根据化学科的特点,以化学实验为主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要自觉应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和创造活动。化学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这对基础不太好、学习习惯不太好的民中学生尤其重要。

2、日常生活中化学教师在环保方面能做到率先垂范。有个别男教师乱扔烟头的这种现象已不存在了;少数老师乱扔果皮、纸屑等现象已不在了。化学老师们不但自己而且要求自己的小孩也要爱护环境,现经常看见化学老师及其子女在校园内拾垃圾的场面,从日常生活中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环保要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十、课题反思

环保问题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的,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环保教育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改变观念,重视环保教育就是重视素质教育,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人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本文获全国“教改试验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