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本  提高习作兴趣

 

 

 

 

 

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吴小静               QQ523419111

 

 

习作教学中,老师们常说学生的习作言之无物,而学生更视习作为“苦事”,提起习作就感到力不从心,眉头紧锁。这显然是孩子们的脑海中缺乏习作素材,更是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源取材。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因此这个“材源”应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达到较丰厚的程度,习作自然会言之有物,而且兴趣大增。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他们往往是视而不见,对周围的环境、身边生活缺乏观察,写起习作来缺乏材料,实在让他写,只好从《作文选》一类的读物中“借”,这样假话、空话连篇。要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必须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认识生活,培养他们留心生活、观察事物的兴趣。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季节。抓住这一时机,我提议让学生找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朋友,像朋友一样和自己喜欢的花草交往,并时时关注它们的变化。记得入春后,一次学校放了两天假。假期一过,学生到校后异常兴奋。有的高兴得涨红了脸大声说:“我的‘朋友’变漂亮了”;有的说:“我的朋友换了新衣服迎接我……”原来两天的功夫,校园的樱桃花、迎春花开花了。

上课了,孩子们仍像一群小鸟儿叽叽喳喳,难以平静下来。为了保持学生们的兴致,我宣布:“这节课,我们去看望你们的‘朋友’吧。”“耶!”教室内一片欢呼声。接着我又让学生说一说,打算去了看什么?看花的哪些特征?

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因而在观察时,孩子们注意了花瓣的颜色与花苞的颜色不一样,樱桃花与迎春花的花形不一样;有的同学发现向阳地方的花开的早,而背阳地方的花开的晚。还有的学生不仅注意观察了自己的“朋友”,而且还留心到了一些不知名的,躲在草丛中的小花。回到课堂,我对学生说:“校园里的花真美,咱们写几句赞美它吧!”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像,说出别出心裁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轻松地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习作。

有个同学写道:初春,樱桃花那米粒似的小芽钻出了树枝,渐渐地变成了深粉红色的心形的小花苞,几天功夫最引人注目的樱桃花仙子怒放了。而此时嫩绿的小叶子也偷偷地从花苞间冒了出来。两三天后,叶子变绿了,闪闪发亮,像是谁给它涂上了一层油漆。樱桃花仙子穿着浅粉色的舞裙,在绿叶间跳着“小花伞舞。”布满枝头的花儿,有的像涨红了脸的小姑娘,害羞地低着头;有的则像顽皮的孩子,藏在绿叶中,真是朵朵奇妙,各有千秋。

还有个学生写道:粉红色的樱桃花布满枝头,这一簇,那一团地抱在一起,像在说着什么悄悄话,又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在热烈拥抱。听,风儿在为它们歌唱,看,小草弯腰向它们致敬,闻,清香在校园弥漫……

读着孩子们的习作,享受着春花的美妙,分享着他们的快乐,真是妙不可言。

学生们在观察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习作,又无形地培养了观察能力,长此以往何愁学生写不出好习作?正是这样注重平日训练,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的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班大多数同学能够留心周围生活,注意身边的事了。如《“美丽”的校长》、《黑暗军团》、《???!》……一篇篇反映生活的日记诞生了,这不能不归功于学生平日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二、让学生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工作,准确决不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这就是说,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亲自实践,用心想,用情悟,习作内容就一定会鲜活生动。如写《护生鸡蛋》,让学生通过护生鸡蛋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并写成习作。于是学生习作内容,精彩纷呈,极具个性。

如肖兵同学写到: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与众不同的作业,让我们当爸爸、妈妈照顾一个生鸡蛋。回家后我挑了个圆圆胖胖的鸡蛋放在兜里,每时每刻摸着它。晚上,不知放哪好。放在枕边怕压碎,放在桌上怕摔碎……白天本想和伙伴放风筝,可它在身边。唉!只能当看客了。照顾它可真费神呀!妈妈要照顾我一定更操心,再不能惹妈妈生气了。

盛坤同学写到:为了它,我既不敢跑,也不敢跳,总是提心吊胆……妈妈带我去逛集,……我的手时不时就会去摸摸它,弄的手心湿漉漉的,以往逛集的好心情一下子全没了。护了一天的生鸡蛋,可真不容易,我知道了父母养育我们更难、更劳神。

还有同学写到:把鸡蛋放在书包,放学拎起书包就走,只听“叭”的一声,才想起“孩子”还在书包里。这家长可真不好当,我这个家长真不负责任,想想爸妈对我的精心照顾,我好惭愧呀!

……

学生们正是在亲自实践的过程,获得了独特的体验,才写出了充满稚趣真实的表白。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亲自体验,亲历情景,激发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更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三、让学生积累生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平时长期积累的结果。而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使你驰聘古今,经天纬地”。因而阅读也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最重要的途径,为此我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多渠道地为学生创设阅读机会,让他们在书海中遨游。如:课前5分钟演讲,读书积累展评,手抄小报的品评,这些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同时通过月明星评选,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课前5分钟演讲,班干部竞选演讲,学生积极准备的过程,即是阅读积累语言的过程,欣赏他人的演讲,学习他人所长也是一次语言积累的过程。办手抄小报,学生搜集素材,并从中筛选,这个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另外,我还在黑板一角创设了“语花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读书时遇到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断展示给大家。达到同学间资源共享的效益。长此以往学生会把积累的语言写进自己的习作之中。因此语文实践活动,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又是使学生能认识生活,积累习作素材的好方法。

    习作,是生活的反映,为生活之作。离开生活,习作教学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入生活,让他们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捕捉到人无我有的生活素材,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