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教学动起来

 

云南省永胜县梁官中学   /习永康

 

体育新课标赋予体育课堂新的内涵,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仅仅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一节好的体育课,就得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求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以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思路来设计每一堂体育课。

一、以“动”为主线,贯穿教学领域

在一堂体育课中,各个领域都体现出来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让每节体育课都能体现出一个领域就不错了。而“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属于参与领域,只要学生能动起来,就能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身体锻炼效果就达到了,身体健康就有了保证,学生在一节好的体育课上积极的动起来,沉浸在欢乐之中,完全忘掉了文化课的压抑,心灵得到了喜悦,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通过游戏集体项目等活动,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得到提高,社交能力得到了发展。所以,只要学生能做到动起来,实现参与领域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以“动”引路,领学生自主学习

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自主练习的程度。所以,我们要转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觉的去动,新体育课标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要变“让学生学习”为“学生爱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才能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才能自觉的“动”。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进程能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乐“动”;其次,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让体制能力差的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敢“动”;再次,还要在课堂上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教材,或者把教材情境化,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没有体育兴趣的学生去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觉得体育原来这么值得去“动”让那些体质差,没有自信心,没有体育兴趣,没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体育天才”!比如上立定跳远这一课,如果以单纯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机械化的模仿练习,教学效果就不会太理想。但是如果把教材内容情境化,就是把立定跳远比喻青蛙,把落地用的垫子比喻成害虫,如果跳到垫子上就会捉到虫。这样设计,这对学生来讲,就会感到很有趣,练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三、以“动”为纽带,联系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动”为纽带就是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让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因为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指导者,更是课堂的参与者,有些课还得依靠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教材,老师就要放下架子,蹲下来与学生面对面,共同参与,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与老师平等的,是他们的伙伴而不是他们的管理者,监督者,这样学生才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的练习。一些活动如果有了教师的参与,由于教师在活动中不自觉的起到了示范与统领的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引导他使活动更加规范从而使活动更加有趣,而且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在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

四、以“动”为诱饵,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团体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他们的活动体现的是互动,这种互动就是以动为诱饵把他们联系起来,通过互动体现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如果一堂体育课没有了学生的动就不能称其为体育课,更谈不到上好课。我曾经设计过这样一堂课,课的内容是腾图游戏和立定跳远。我一开始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放在腰上转,刚开始学生练习还很高,当一会儿就玩够了,练习开始不认真,显得枯燥无味。我马上对教法进行改进,让学生自由练习喜欢哪种方法,就练哪种方法。最后学生不光练习得很认真,还互相学习,互相比赛从中学会了很多种练习方法,即提高了兴趣增长了知识,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从中悟出了一定的道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学习,相互竞争,要比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强得多。

五、以“动”为主体,变育体为育心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体育,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育体来育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体育课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暴露的最明显。因此教师要通过井然有序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过程,有目的地加强对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这种育心功能就是通过学生主动的“动”来实现的,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通过耐久跑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篮球比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通过不同游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增强自主能力。

总之“动”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所有的体育教学围绕着“动”开展,以“动”为手段,促进整个体育课堂,让体育课堂在“动”中实现它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课没有了“动”就没有灵魂,体育课上能动起来那么课堂将会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