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刍议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刍议

2020-12-28 09:13 中华文教网 今日文教2020、12、29日10版
分享到: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明德学校  何建华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如何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转变观念,处理好“教”“学”关系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着明确的角色界定: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既要防止出现过去那种牵着学生走、串讲串问、一问到底、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又要防止出现放任自流、无所适从的局面。教师应把自己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定会得到根本改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就失去了求知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进入初中,学生刚接触《道德与法治》这门功课,对这门学科肯定有些兴趣。但当学到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进行一次热点辩论赛。让学生对此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鞭辟入里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提升了公民素养。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三、适时表扬,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多表扬和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使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一次,我在课上让一位性格腼腆、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的男生起来回答问题,所有同学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这位同学。当他回答正确后,我表扬了他并请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就是这一次夸奖,竟如同一幅灵丹妙药彻底改变了他。原来他是一个学困生,在以后的课堂中我都经常表扬他,从此,他渐渐甩掉了落后的帽子,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四、聚焦“成长”,关注学生成长体验
      对学生来说,只有他们自己的个人经历才能引起情感共鸣,直接打动他们的心。教学中聚焦学生“成长”,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知识和感知的内化,实践道德认知,实现知行合一,获得社会发展。 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大课堂,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随之进一步深化。比如在《我与集体共成长》这一课时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情境活动:夸一夸咱们班谁最负责;议一议咱们班的班规;演一演咱们班里的演讲比赛谁参加;做一做(视频)咱们班里的事情谁在做。就结合本班级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我要为集体做贡献。教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经历,通过情景设置帮助他们回忆事件的全过程和真实感受,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他人深厚的仁爱之心,理解在与他人交流中理解他人情绪的必要性,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可以这样说:“道德教育离不开孩子的生活。”
           五、精讲多练,让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生核心素养中强调: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法方式选择、学习进程评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中就有乐学善思、勤于反思。教师就应在45分钟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学会学习。所谓精就是要突出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合作探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学习方式,达到乐学善思。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勤于反思,掌握方法。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编辑:红研

分享到: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