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崇义小学  步艳英

读书时,我们都有样一个习惯:先看目录,哪一篇的题目更能吸引我们的眼球,就先看哪一篇。在网上阅览更是如此,浩淼网络我们要有所取舍。这是我们成人的习惯,孩子们何尝不是如此?但学习完第一课,学习第二课,学习完第二课,再学第三课……这样按步就班地教学,墨守成规地上课,别说学生生厌,教师也是郁闷至极。

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参也无非是引子,我们要打破思维习惯,课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需求来重组教材,让我们的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扎实。笔者尝试使用不分文章先后顺序学习的方法:此时你对那篇文章或那组课文感兴趣就直奔而去,先睹为快。兴趣驱使着,不必亦步亦趋前行。

 1界定范围、保证实施

此方法适用范围界定在中高年级。低年级识字量少,以识字为主,而课文教材的编排有一定顺序,前面认识的生字,在后面不再标注拼音。如果文章前后跨度太大,许多后面的课文读通、读熟时困难会很大,不宜打破。中、高年级尤其是高年级,识字已退居其次,学文已成为遣词造句、写作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在岗前培训时,我了解到本学期语文识字为200字,它分散在32篇课文,平均每课6个字左右,既使先学后面单元的文章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况且他们已经有了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等途径来认识,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工具书的使用。

2、单元学习,破中有立

应以单元学习为单位。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系统化,这是无数教材编写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它使具体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跨越教材编排顺序,不等于一切可以全部打破。教材以单元为编排元素,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也有一个着重训练点,比如第一单元主要训练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自然,抒写美景等。让学生在导读课上站在整体角度充分感知整个单元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学习单元内容里,我们可以再次打破。一单元三至四篇文章无所谓先后的,先学习《猫》还是《大白鹅》都是兴趣所致。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还可根据学习与兴趣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对没有兴趣的课外略读、放在课外读,而对感兴趣的精读、研读。如《爱的教育》的选文《》孩子很愿意读,贴近孩子生活,我会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来读。

3锻炼口语,一举两得

由于一个暑假的休憩,我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下降,为了加强训练,在课前要坚持十分钟演讲的进行,其话题不妨设一个就是“我想学第X单元的文章”。这样的小小辩论,一方面学生为了下次学到自己喜欢的文章,课前预习,精心准备,演讲前字斟句酌,演讲时使出浑身解数,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对学生口语表达得到提高与锻炼。

4、提高素质,应对挑战。

这样的教学对于老师的备课,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应事先做好安排,提早备课。原本教师是指挥,现在学生成为了司令。教师认真备课是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凝聚优质教学资源,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超越教材,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教材、调整教材、开发教材。

5、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可以利用兴趣的迁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兴趣,体验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材都是精选的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每一篇文章都如同青橄榄一样,耐人咀嚼,韵味无穷。这些文章有的激发斗志,催人上进;有的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有的情深 意重,感人肺腑……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激发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得到有益的启示和良好的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材,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探索研究,才能使我们对教材使用的境界逐级提升,从而让教材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都是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喜欢快乐的生活每天心中志气大,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快乐青蛙跳跃学习表达孩子的心声。打破陈规,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教学课堂时刻焕发孩童般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