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发展,构建和谐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

 

/黄文锋

 

 

摘 要:和谐是一种美,课堂教学也需要和谐。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向,提高课堂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健康发展,快乐学习的根本保障。本文以作者执教的信息技术课程为背景,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如何实践以人为本理念,寻求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和谐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探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和谐课堂的关系。

关键字: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学科整合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后,“和谐”二字可谓深入人心,成为各行各业努力追求和实践的目标。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和谐课堂,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什么是和谐课堂呢?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定义,每个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文在此肤地认为和谐课堂是:学生、老师、教学环境相互配合地适当均衡,相互协调,实现一个其乐融融,舒适健康,积极向上的完美课堂环境。

一、创建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过程的载体,是和谐课堂的基本保障。广义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场地、硬件设备与科学合理的布局。理想的教学环境莫过于拥有现代化的、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性能优良的计算机。拥有先进的设备后,就要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之方便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研究,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软环境”建设,要努力打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权威式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开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相信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即老师只有先让学生亲近自己,进而才能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教育。如何才能让学生亲近自己?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充分地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这些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和老师个人的语言和行为魅力上。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在积极推广新课标的大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应当把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以建设和谐课堂的“软环境”。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采用如下几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方法:

情景—陶冶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式教学方法等

但是无论是以上哪种方式的教学法,还是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它们在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孤立使用,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建设和谐的教学“软环境”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的课程内容时,先使用情景—陶冶式教学方法,我专门去到刚建成的黄村革命烈士馆里把有关的图片拍下来,制作成flash动画,配上激昂的背景音乐,在上课伊始就播放给学生看,极大地激发的学生的求知欲,这一过程中学生探究,师生共同研究调动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独自或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进行对话、交流、共享信息,最终解决问题;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成就感。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对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纽带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而是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工具能像信息技术这样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我们平时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这些课程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我校语文老师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课本中写道:“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学生只能凭借想象去构建文字中的场景,易认。对此,我们使用网页制作了课件,有美丽的图片,美丽的文字介绍,最后还做了学生交流平台,通过课件,不仅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由此证明信息技术的介入丰富了教学手段,改进了教学方法,和谐了氛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远大于以往,课堂不是沉闷、单调、死气沉沉的,而是内容鲜活,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信息技术与美术、科学、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出发点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尽管创新是人的基本特征,但主动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需要后天的培养,而小学信息技术先天的最能诠释创新精神的课程之一

陶行知在《创新的教育》中曾说:“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实践是一种行动,行动中验证了思想,产生新的思维活动,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就必须抓住上机操作这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上机操作的实践中去增长才干,产生新的价值。为此,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精心设计,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思维,在思维中实践,提高创新能力。比如,我在课程《图片的简单合成》,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本节课目标主要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运用PhotoShop图象合成的最简单的知道与技能----魔术棒的应用,以制作图象作品为例,引导学生经历创作图象作品的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魔术棒工具,来进行图象合成,突出主题并表达自己所要描述的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在学生的作品设计基础上,进行客观的一些审美评价,提升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自由作业、老师引导等方法来实现。

总之,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享受学习的快乐,蕴育饱满的学习意愿,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时代赋予信息技术老师的历史使命,义不容辞。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实践来提升课堂和谐的水平,以达到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和谐课堂是重要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电磁辐射,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556.htm

   [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3]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作者:广东 河源市 东源县黄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