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教材  创新教学观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使用心得  

 

西安市碑林区景龙池小学      孟燕 

 

在倡导教材多样化的背景下,多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纷纷问世于是,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和创新处理教材尤显重要就如何看待或使用教材问题上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明确问题 尊重教材内容

首先谈一谈教育教学保底目标及含义:“保底思想在学生培养教育中的含义: (1)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的教育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努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树立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2)使每个学生的学业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保底”的教学思想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成为可能。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就成了重中之重。教师对教材的基本要求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教学中不能很好的保底”。不能使教学保底”我认为往往有两种不同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认识不到教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水平有多高。由于老师过高的期望从一开始就拔高要求,整节课都是如此,导致学生的学习云里雾里。现在的教材多是图文并茂,教材本身就要求给学生留下少量自主空间,而不是拔高要求。

      是认为教材基本要求过于简单,在实际教学中不予过多的关注比如:北师大年级上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教学,本节教材的基本要求在于要求学生接触并初步学习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表述几何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因此,教材给出了如下一些练习: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直线经过点;点在直线外;经过点的三条线段等。

我听到过对这一节课的处理:教师用很短的时间结束教材内容的教学,然后花很多时间在作如下的练习:数线段:有四个点,任意三个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过这四个点中的两个点作线段,可以作多少条等。从这些练习可以看出,教师在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这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这也不是基本要求所在在这样的课堂里,有不少学生无法获得最基本的训练从而只能是热闹课堂中的看客。实际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尊重教材的基本内容。

二、准确理解内涵  创新教学观点

要理解教材中素材的选取和情境的创设我们面对教材时,需要理解教材为什么选择这种而不是另外一种素材来承载学习内容,为什么创设这样一种而不是那样一种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教材编写者对素材的选取和对情境的创设呢?我认为,至少应该问一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这种素材和情境是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这种素材与情境是如何揭示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产生的必要性及过程的?这种素材和情境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种素材与情境是如何使学生获得数学以外的发展的?如果没有发现教材在素材选取与情境创设方面的明显缺陷,没有找到具有明显的优势设计来取代教材,我们不宜抛开教材另起炉灶

因此我在教学中主张: 以开阔的视野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对于这一点我的经验是:

1了解本节教学内容在整本数学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其前后联系

系统性强,前后联系紧密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我们在面对一个教材内容时,需要研究其地位与作用,并由此及彼,了解此知识点与彼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此知识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等如果没有这种思考,我们往往陷入就事论事,一叶障目,看不到所教知识所体现的数学本质

2从更广阔的背景下了解教学内容的源与流数学与其他科学,特别是其他自然科学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不同后发现的数学知识很难推翻以前已经确认正确的原理而其他的自然科学,一般是后人彻底拆毁前人所建立的理论或另开辟路径,然后再建立新的理论比如,(在讲解平行线、三角形知识时,除了基本的知识授予之外,我们可以加上其它的理论知识:)直线外一点不一定存在一条直线与之平行或没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等,从而有了三角形内角和小于或大于180度等(简单的一笔带过讲解,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推翻或另开路径而建立新理论这向我们揭示出一点,那就是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具体教学内容的源与流。这就提高了对数学老师知识面的要求,同时也增强了数学教学间的任务。

3提炼,挖掘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内容,往往隐含具体教学内容后面因此,我们在面对教材时,还需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视角去研究教材。运算律教材中体现符号化思想,分式的教材中将分式一分数类比而体现的类比思想,等等事实上,在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方法的形成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都蕴含有数学思想方法,也许比较成熟,也许只是萌芽,也许非常典型,也许比较一般。这里不在一一类比。总之,不管怎样,都需要我们去挖掘、提炼

因此,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习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平台。只有具备了这样宽广的视野,合理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不会偏离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