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重阳

濮阳市优秀班主任、濮阳市名师、河南省名师、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这一系列桂冠戴在了一个弱女子——韩素静老师的头上时,我便很想知道韩老师的“成功秘诀”了。

2011年暑假,我读到了韩素静老师的第一本教育随笔集《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于是,我如饥似渴地沉潜进了文字之中。当我走出来时,我得到的却是很平常的一句话:“教育,有时很简单,可能是一个道歉,也可能是一个玩笑。这点点滴滴,可都是教育。教育,有时候真的很简单……”

是啊,教育,有时候真的很简单。简单到理念稍微一变,就能柳暗花明,开辟一方新天地。现在,很多家长说孩子难管教,很多老师也说学生难教育。似乎我们教育者们遇上了“千古未有之大变”一样,我们“遭遇”的学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叛逆。而对这样的“大变”,我们很多老师还在沿袭着传统的“做法”——遇事就对学生“上纲上线”。结果,很多教育契机被错过,师生之间也留下了深深的隔阂。而韩素静老师不一样,她说:“当我们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着急,学生出现的只是‘小事’,而不是‘错事’。”这种把“错事”看做“小事”的理念,使得很多可能的师生间“冲突”烟消云散,代之而起的是师生间的和谐与快乐。

当然,说有些老观念、老教育方法非变不可,并不是说教育就没有传承了。因此,教育的简单又表现在,我们前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你拿过来用就是了,不必要以“与时俱进”的名义放弃。

比如家访工作,就有人认为“随着通信工具的增多,家访似乎显得有些愚不可及了。”但是,韩素静却认为:“我信奉‘大智若愚’,总觉得这貌似愚笨的方法中蕴藏着大智慧、大收获……所以,每个假期,我都要进行家访。”读到这儿,我在书上旁批道:这样看来,很多老师便是“大愚若智”了。为什么有此感受呢?因为现在几乎每一个老师都会说自己在“因材施教”,但同时又因为现代通讯工具的发达,放弃了家访这一有效但又费时费力的教育方法。只是一味地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与家长沟通。我不知道,这样的方式能对学生家庭情况有多少了解,又能与家长形成多大默契。而没有对学生家庭情况的深入了解,你又怎样能做到“因材施教”呢?读韩老师的家访日记,我感到了韩老师的幸福和成功的秘诀。

由此看来,教育这门艺术确实又不是那么简单,反而显得有点高深了。你这样认为也可以,但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教育的第三个简单之处——不要把教育专家看得高不可及。因为很多老师们在看过、听过名师、专家的事迹之后,总认为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而放弃了努力。

可韩素静不一样。2005年,他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对李老师说得“别人只是做了但是没有写,而我不但做了,而且写了。不但写了,而且编书出版了”这句话感触尤深。所以,她“开始在教育教学随笔的道路上摸索行走。”几年下来,她记下了数十万字的教育随笔,而且“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思考、我的声音,这声音尽管微弱,但是,我思考了,我发出来了,不管是否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在韩素静笔下,和学生谈心、带学生家访、领学生游玩、召开主题班会都形成了篇章,成为了永恒的美好回忆。因为坚持反思、写作,她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在生活中,只要我听到的和看到的,我都往教育的规律上想。”于是,在韩老师的书中,我们也可以和她一样爱,一样快乐,一样追逐,一样做梦了。

而且,为了使自己下笔避免空洞、无话可说,韩老师还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她每天有专门的“读书时”,每周有专门的“读书日”。她还善于利用生活、旅途、工作的“零碎时间”读书、吸纳。所以,她在本书最后附录中,说出了最大的“成功秘诀”:“多读多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根本。”

多么简单的道理,各位朋友,你能做到吗?教育,真的很简单。但是能把教育做到“简单”的人,又真的是很不寻常啊!

 河南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六中

个人主页  http://blog.sina.com.cn/ayw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