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礼士小学  朱咏梅  

长期以来,数学课外作业单调划一,较多学生认为数学作业缺乏吸引力,甚至有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确实传统的作业存在“操练记忆多、积极创作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弊端,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了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发现这一特殊的作业能使每一位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学习中的体验、感受或遇到的难题,也可以是对教师的意见或建议,通过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反映了学生的新发现,拓展了学生的个性空间,激发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

一、“生活”日记——维系生活和数学课堂的纽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日记是维系生活和数学课堂的纽带。

如在教学了“百分率的计算”后,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家决定出卖一批稻谷,但爸爸不知道是卖稻谷合算,还是卖大米合算,我便为爸爸算了一笔帐。如果卖稻谷,100斤稻谷按市价可得98元,如果卖大米,100斤稻谷可碾68斤大米,大米每斤1.5元,68斤大米就有102元,除去碾米费4.5元,还可得97.5元,再加上糠32斤,每斤0.2元,就可得到6.4元,这样把100斤稻谷碾成大米来卖最后可得103.9元,因此还是卖大米合算,爸爸听了,便采纳了我的意见。

二、“发展”日记——展示学生个性的天地

通过数学日记这种课外作业形式,充分体现《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要求,使数学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教学了“取商的近似值”一课后,鼓励学生自己查阅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知识,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商的近似值,主要运用了“四舍五入”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事物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那该怎么办呢?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终于明白有时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如:42吨石子,用一辆载重量8吨的汽车来装,需运几次?42÷8=5.25(次),5.25是准确数,但实际上运的次数必须是整数,运5次不能全部运走,所以正确的算式应该是:42÷8≈6(次),像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就是不管尾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 情感”日记——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生的课堂气氛。”“情感”日记在架起师生心桥,和谐师生关系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数学日记里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话均可写到日记里。如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心里的疑团云开雾散,体验到老师是多么关心他,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学生与老师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学数学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问题,解除了不少学生对数学的心理障碍。

四、“反思”日记——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提倡教师反思性教学和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今天,数学日记成了一种师生反思的好场所,学生把课堂的学习过程及作业中的错误等情况进行回顾评价、反思,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使教师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实”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

一次,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老师,我在计算圆锥体积时,特别会忘记除以3,怎样才能记住它呢?学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学在哪里出了问题?我回忆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始终是我独自演示,得出结论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我把自己当作一名演员了,纵使演技再高超,学生只不过是旁观者罢了,我忽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我为什么不放开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呢?第二天,我在数学活动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四人一组合作,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当天的数学日记效果很好,学生们理清了知识间的联系,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总之,数学日记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对自我学习行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不同类型的数学日记更是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早日从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置身于更加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积极主动地进行多元、开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