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对策研究

文/王 达

摘要:网络不知不觉的走进中小学生的生活,网络成为中小学生生活、学习帮手的同时,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等不健康信息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使中小学生安全的上网,已成为大家的焦点。这就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关键词:网络   中小学生   上网

有人说: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中小学生的现代观念;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中小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为中小学生扩大了交往面;网络的平等性为中小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等等。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据调查,中国网民总人数超过5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网民占三分之一,网络成瘾的学生高达250万人。因此,网络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既是孩子又是大人,身心既成熟又不成熟,所以,他们的心理,不可避免更易受到影响与伤害。网络上所传输的信息如:网络黄毒、暴力、赌博和网络犯罪等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中小学生一代产生危害与威胁。

一、危害与威胁。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增加。比起现实社会,网络社会中有着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对于追求自由新奇、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小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中小学生有着强烈的交友需要,因为中小学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忽略了外面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一有不顺心的事就上网,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远离同学、朋友和亲人,脱离集体,独来独往,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胺水升高,这种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前不久,我校高年级的一位中小学生无缘无故就不想读书,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玩游戏,之后就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经检查才知道是染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于是被迫停课,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

二、怎样使中小学生安全文明上网

(一)学校的引导和管理: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成立业余兴趣小组,使学生课余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以免中小学生因过分投入网络而染上“网瘾”,产生不健康心理。学生往往会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及假期上网,对此学校应做好假期生活指导。

(2)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引导。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较频繁,教师的修养、人格会在学生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有人说,21世纪的教师,如果不接触电脑、网络,将无法与学生交流。教师应把握这一机会,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行动对学生进行可望又可及的,形象生动的教育。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学习使用计算机不是为了玩游戏,虽然有很多的游戏是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学校良好的环境与开放的教育思想。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环境、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刚接触网络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他们就能从网络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中小学生比未经过指导的中小学生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理解信息内容,并且经常地利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已受网络较深影响的中小学生,学校应加以重视,而不是歧视,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挫伤其自尊心。应该看到他们有着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优点,耐心说服,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二)家庭的监督与管理:

家长在防止中小学生网络影响中有重要作用。只有家长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引导孩子的网络行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管道,既看到他们的长处,对积极面加以表扬;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尤其是孩子在伤心、失落或沮丧时。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因此,家长应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中小学生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可以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既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又可以监督孩子的上网。

学校与家长也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如果学生在家上网,家长应该合理安排他们网络生活,做到内容要取舍,要给他们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

我们深信,只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不久的将来电脑网络会成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 2001.9

(2)《中国电化教育》 任剑

(3)《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于根元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作者: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