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创新模式探讨

湖北省大冶市矿山中学  明振清

初中数学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于渗透创造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将创造教育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注重学史教育,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都真实地记录着科学先躯们为推动人类进步而付出的艰辛。学史教育可陶冶学生的情操,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教学《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课时,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直到19世纪,负数才在欧洲被普遍承认。负数的引入使数的家族得到了扩张,在历史上,对于数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认识世界提供了进一步的工具。这个学史教育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怕困难,不畏艰难才能到达科学顶峰。从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这样让学生明白创造就蕴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平时细心观察,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去思考,创造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诱发其创造意识。有了献身精神,有了创造意识,才能成为一个创造者。

二、注重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开放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标准精神倡导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在教学中大胆让学生开放思维,解脱传统思维习惯的一种新尝试。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不应当都是被告知“……是什么”,“……应当怎样做”等等而是应当有机会、有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例如:学习正方形的性质。

教学设计:

1.老师创造背景:正方形的定义、图象。  

2.老师提供“土壤”:同学们可分小组去观察发现、验证、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正方形有哪些性质,并能说出为什么?(10分钟左右时间)

3.展示学生(小组)得出结论,且简单口述推理过程。

当然,最后老师还是要与学生一起演绎归纳总结。抓住思维主线——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其它结论可通过主线推出。

三、注重知识应用,拓展学生的创造技法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能将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并有所创造的话,那才是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初中学生所学知识虽然有限,但他们蕴藏的创造才能是不可低估的。比如,数学观察课结束前,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已获得的认识加以引申推广,用以解释新的事物和现象,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观察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认真探索,并对探究所得加以科学整理。“探究”线索—观察=> 比较=> 猜想(用语言描述规律)=>  建模(用代数式、等式描述规律)=>  验证(取特殊值代入运算规律)。从而使他们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创造教育意识,教师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探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把学生导向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位置。        作者:湖北省大冶市矿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