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情人

                     ——《学会感动》作文教学案例

                工作单位:江苏邳州市第二中学        韩洪伟

案例背景

  重视情感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虽然现在的学生情感比较丰富、细腻,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但独生子女大部分比例的学生都比较自我,甚至吝啬于说些感激的话语,尤其是对待父母。这也导致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缺少一种感恩意识。

教学实例

    环节一、情感预热

    共同诵读《我与地坛》,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感受伟大的母亲形象。

课代表史铁生写母亲,实际是写对母亲的理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史铁生终于读懂了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

接着提问:回顾你们的成长历程,是不是有过类似的体验?

环节二、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学生发言内容整理如下:母爱可能是你酣然入睡时,她加上的毛毯;可能是你误入歧途时,她无情的责打;可能是你心神不定时,她轻轻的叹息;也可能是你日常生活中,她不停的唠叨。

这个环节结束时我播放MTV《懂你》。听着深情的演唱,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环节三、观看《2008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我剪辑了几个片段。音乐一响起学生们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

    当看到主持人问李桂林与陆建芬想去北京什么地方,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想去北京天安门”并希望给孩子们带一些关于北京的照片时。我发现学生着实被恶劣的环境震撼了,被这对夫妇的真诚感动了。

我便抓住了第二个契机,写下令我们感动的瞬间。

环节四、牛刀小试

那节课效率挺高,不一会几篇小作文便诞生了。现在援引如下:

    1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2.武文斌,26岁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灾区,也在灾区释放他最强的生命力,开放如花。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一句话,让多少人震撼。他拥有最朴实的灵魂,他的身躯倒下了,但这种精神留给了他的战友们,留给了人民。

案例分析

  在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动为学生的感动而感动。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文本的感动因素

  《我与地坛》讲述的是有关苦难母爱的话题。由于文章完全是作者在坦诚地表现个人心境,所以真情流露笔端,这种特殊的经历本身就比较容易打动人心。再加上观看《2008感动中国》,这在情感上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感动。

  2、教师的自我感动

  要让学生学会感动,我们自己先得多情善感。这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备课时,我已被深深打动:不仅为那位坚忍的母亲所感动,也为史铁生的理解而感动——对母亲的理解,对苦难的理解。同时优秀的中华儿女也深深打动了我想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始终激情饱满的原因吧。

  3、情境的精心创设

  激发学生的感动,是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情感是不能预算的。于是我就创设了种种情境——图片的展示、背景音乐的穿插、MTV的播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感动如约而至。实践证明,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上充分利用学生的一切生命感官,使生命的意义与语言的符号相结合,才能在教时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与他的经验融在一起

案例反思

  我一直认为一个常常被感动且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是有魅力的,但要在每堂课中都得以实现却真的很难。如何找到每一个文本的触及点,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碰撞出感动的火花,才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一直在追寻着这一种境界:教与学的双方不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出现(因为这两个词限制了很多东西)而是互相激发思维和情感的一个个的人,那才叫教学相长、如沐春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