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省灌南县新集中学    姜永云

我国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弱 2自私狭隘,虚荣心强3缺少意志、毅力4情绪易波动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体育锻炼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2体育锻炼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  
    3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4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运动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练习和比赛,使他们之间产生亲切感。在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他们不用言语,只需一个手势。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交流心声,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由此可见,体育运动能使人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融洽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人心情舒畅、振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百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从事青少年体育运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