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之我见

山东安丘石堆镇大莲池小学 韩维光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以说促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重点是提高和培养学生概括事物、揭示规律的能力。在六年级复习“数的整除”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先出示一些数,如:1、2、3、10、5、45……让学生说出哪一个数能被谁整除?如:10÷2=5,进而引出整除的概念(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约数和倍数(10是2的倍数、2是10的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10和2的最大公约数是2,10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10),质数和互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等一系列概念。同时,我又创设了一个学习情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来猜测老师的电话号码。由于此题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在猜的过程中,在说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更主要的是促进了他们的发展,激发了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以动促思,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演示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凸现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二年级的“四位数的笔算加法”时,先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43+32=(  ),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一边摆一边想: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教师要出示注意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各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再出示例题1:243+132=(  ),继续让学生在动手中知道为什么要数位对齐,三位数加三位数是怎么加的,出示例题2:270+58=(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十位上的7个十加5个十是120,也就是十二个十,怎么办?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认为要把十个10换为100,也就是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整堂课是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观察中领悟、在运用规律解题,最后在师生交流中自然得出四位数加四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以辩促思,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通过思考创造出有价值的具有新颖成分的智力品质。课堂上,让学生以辩促思,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独创性。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练习。“给你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意见不一。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四人一组,一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圆的面积,一个人当评委,然后一起来比较,让事实说话。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最大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学到这里,我又问学生,通过这道应用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他们在交流、评比中,得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当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但圆的面积最大。”这时,有学生反过来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周长谁最大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又热烈地讨论起来……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凸现出来,学生才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