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的力量

江苏省灌南县新安小学   潘朝霞

今天,我一走进教室,陈龙同学就高高地举起手,说:“老师,何伟笑作业还没写好呢。”我就纳闷了:从来不做作业的他,怎么关心起作业来了。我随口问一句,“那你作业……?”“我已经做好了。”我还没问完,他就抢着回答道。噢,原来昨天我在看他绘画时,无意间说的:“陈龙,你的画画得真好,要是作业也能这样,就更棒了!”想不到无意中的一句赞扬,却出现了上课前的这一幕。是的。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别人的欣赏、赞扬,尤其是后进生常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在现实生活中,后进生往往被同学歧视,受家长责骂,他们在痛苦中生活,在烦恼中成长。他们更希望别人的理解,因此他们更渴望受到赏识,更渴望有人重新证明他们的价值。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学生在你的鼓励下,也会进步。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多么令人掩卷沉思。对一个打架的学生,陶先生不是大动肝火,而是从他身上发现了如此之多的闪光,并一一得到了奖励。事实证明:赏识、赞扬、鼓励是矫正后进生的一副良药。赏识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心、爱护、尊重后进生,让每个后进生都有成就感,这是我们教师施教的前提。唯有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才能接纳教师,亲近教师,才能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后进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精神需求,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否则,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不能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不能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往往还会适得其反,比如:因后进生学习不好,教师一叶障目,信口开河,把后进生说得一无是处--你处处落后于其他同学,你无药可救等。这样的评价,缺少尊重、爱护和赏识,只会打击人的积极性,摧残人的自尊心,泯灭人的自信心。

一个好的老师明白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孩子适当的鼓励。老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就是老师给他们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也许是世界上最经济然而却是最大方得体最温馨可爱的礼物。因为,孩子们所看重的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那个物质的实体,而是只有内心才能感受到的那份精神的愉悦。孩子们收获到的是被人认可、被人肯定的莫大的成功感,这份成功感将会变成促进他们取得更大成功的无形的推动力。在这个看不见的力的推动下,孩子们认知社会的目光会变得富有智慧,感悟生活的触角会越来越敏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会越来越得当,各方面综合素质会越来越强。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后进生更是如此。赏识能使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所谓“给点阳光就灿烂”,正说明孩子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肯定、鼓励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