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学生要注重发展性和激励性

 

湖北郧县城关一中 田期华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改革。教师们在这方面也在不断钻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已成为众多教师的共识。      

发展性评价体现了当前教育评价的最新发展趋势与较为科学的评价思想。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再是一次考试或一次突击的检查,不再是一个定性的结论,它是对整个过程的评价,也是在过程之中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看能否发挥教师、学生各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即时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以及诊断、反思提高作用。发展性评价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则要体现目标的多元化。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更要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学习品质、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只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我们就要给与肯定。想办法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尤其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这样,教师就势必从原本重视教案设计转移到重视教学过程的策略选择上。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教师的评价方式上的“构想”、“经验”、“灵机的发挥”、“丰富的情感”,等等,是在教案中无法陈述的。注重评价方式的设计,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注重评价方式的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教学。例如有的学校在教学上抓练习,就改变过去的做法,为了体现“发展性”,从多方面抓练习:一是抓“启发性练习”,要求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的“可疑点”和“可探点”进行设题,让学生在系列的层次性的问题中探究新知,解决疑难;二是抓“巩固性”练习,要针对课堂的基础目标,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题目坡度小、题型样式活的小题目去进行训练,并在训练的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快速处理存在的问题;三是抓“运用性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留足时间,让学生去完成一些集动脑、动手、动口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要让学生能够当堂完成,还要通过这类作业的训练去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打开知识的魅力大门。

要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就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要搞好这方面的评价,就要求老师坚持正面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的自尊,但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应当恰当地指出,纠正,只是应当讲究方法,鼓励学生互评、自评,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纠正错误,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课改实验课上,我们已经看到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的生动场面,也看到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或发言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包含着评价的意义。“世界上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身上不缺少闪光点,而缺少发现闪光点的教师。”《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0年第4期有这样的报道:“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从2009年初开始统一制作了表扬卡,分发给每个老师随身携带,只要发现学生有良好表现,教师就可以当场填写一张表扬卡发给学生。周老师发出了全校的第一张表扬卡:‘魏峰同学,你今天在课堂上的发言真精彩,同学们都为你高兴,老师也更喜欢你了,继续加油吧。喜欢你的老师周大清。从周老师手里接过表扬卡,这个调皮的孩子,兴奋得鼻尖上都冒出汗来。这是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也非常“特殊”,所起作用非常之大。我们平常都会看到,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渴望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我们不能漠视众多孩子的这种良好愿望。要在尊重、关心、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给他们成功的希望。例如,我们学校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学生的评价方式,注重关爱学生,以爱施教,对于暂时发展不理想学生,各任课教师制定转化计划,每一名教师都与这些学生确定帮教关系,建立帮教档案,记录转化轨迹,进行跟踪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信心,用爱心去感化、用温暖去帮扶、用成绩去鼓励,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实现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人”的育人思想。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习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及心理调适能力得到全面培养。特别是那些残疾学生、留守学生,学校要求师爱“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 还有的学校采取星级制评价”,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把分数当成控制学生的法宝和惩罚学生的手段。对日常书面作业上、课外作业和其他方面素质的评价,教师评星级时均做到有弹性,即使学生做错了题目,允许其订正,订正之后取消之前的星级,重新给予高一级的星级。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走向成功。

总之,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学习、乐于学习,因而对学生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哪怕是有一点进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能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