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唱腔的创新和改革

           河北滦平县文化馆  赵春霞

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它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语言、环境、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剧种。我国的戏曲剧种众多,且每个剧种又产生众多的流派,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每个剧种都有自己固定的板式和唱腔,而各个流派又有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方式。因而造就了戏曲百花争艳的发展态势。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戏曲受到各种流行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种状况下,戏曲发展是要坚持固守传统还是要“穷则思变”?这都关系到戏曲艺术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从辩证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唯有变化才能求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保持其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因此,研究戏曲唱腔的创新对戏曲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旋律的创新是最直接的因素
       戏曲唱腔的形成,是无数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唱腔音乐形式而形成的独特唱腔形式。不论是传统戏、新编古装戏,或者现代戏,在唱腔的旋律、节奏、板式、韵味、伴奏等各方面都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不断的创新,以适应剧情的需要和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而创新的最直接办法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行当的唱腔,以及借鉴其他门类的歌唱旋律,甚至可以借鉴国外的音乐元素来为我所用,从而形成新的、符合当今社会审美的新的戏曲唱腔。当然,我们不是拿来主义,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大胆的借鉴、巧妙的融合。比如,京剧程派的创始人程砚秋,一贯主张创作新腔,既要符合唱腔规律,又有新意,他反对把唱腔弄得稀奇古怪,而要让观众觉得新腔“既熟悉,又新鲜;既好听,又好学”,他的每一出新戏的唱腔旋律,几乎都有新的创造。比如,在《锁麟囊》中薛湘灵唱的“哭头”,就是取材西方影片中一首著名的女高音独唱的旋律,将其翻版,不露痕迹地化在京剧的唱腔旋律之中。由于感情贴切,新颖别致,美妙动听,得到观众的承认,而广泛流传。

二、唱腔的创新突出不同的韵味
       戏曲唱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依依呀呀、婉转低徊,尤其传统京剧更是不紧不慢、拿腔作势,念白也让人听不明白、一头雾水。这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当今社会流行的是通俗、明了的快节奏文化,因此,戏曲的唱腔也要相应的创新来适应广大观众的需求。当然,创新不能抛弃传统另开炉灶,否则就不是戏曲了。这里的创新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当的结合当今其他门类的演唱技巧从而调整唱腔的韵味,创造出老少皆懂、老少皆爱听的新的戏曲唱腔。

韵味是唱腔艺术的最高艺术美。同样的唱腔,不同的唱法或流派,都可以唱出不同的味,这就是在韵味上作了不同处理的结果。戏曲唱腔的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在演唱上都需要伴随着上滑、下滑、上颤、下颤、上甩、下甩等技巧。戏曲唱腔的每一个音符,几乎都是多个快速的装饰音,有的被处理为“棱角音”、“虚气音”和“圆滑音”。这是戏曲的特点,是歌曲等其他演唱形式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些装饰音突出了戏曲的韵味。所以这些精髓的东西不但不能丢,而且要继承和发扬。同时,戏曲的念白以及和行腔则可以多借鉴现代音乐剧的元素,除了以眼神、动作以及剧情的冲突来刻画人物之外,还要多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这样就必须通过唱腔表现出来。

三、戏曲唱腔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陈旧感。现在,观众对有些戏曲的唱腔感到有陈旧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些传统唱腔难以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因此,戏曲音乐为了创造出现代人能理解、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音乐形象。无论哪个剧种都可以从本地区的民歌、小调、语言习俗来进行发掘,创作出具有本剧种特色的新时代的音乐形象。

2、解决节奏拖沓的问题。板式的节奏,关系到剧中人的性格和在规定情景中的心境。板式节奏的变化,在板腔体的音乐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唱腔的脉搏。但是,传统戏中有的的唱腔节奏太慢,太拖沓。为了博得观众的叫好声,有的唱腔不根据剧情的需要,随意甩腔,甚至长达几十小节,真是不见掌声不罢休。有的唱腔属于叙事性的,没有必要句句拉长。例如,在《红娘》一剧中,荀先生把这段“四平调”的节奏作了创新,节奏比传统的要快而轻松,塑造了红娘活泼、天真、顽皮的音乐形象。这样更符合剧情的需要。

3、要创造新的板式。板式是唱腔的整体格局,包括:调性、节奏、情感色彩等。一般在排演新剧目时,常常感到传统的板式难以抒发人物情感,这就必须创作新的板式。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戏曲唱腔,令人耳目一新,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综上所述,戏曲虽是我国的国粹,但是在年轻一代当中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甚至在全国来说,戏曲的发展也比较暗淡了。这一方面是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戏曲一成不变的表演程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了。所以,戏曲的发展是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掘新的元素,去探索新的表演模式,进而丰富戏曲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增加戏曲的艺术魅力。也使戏曲这一艺术瑰宝能够更加发扬光大。

河北省滦平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