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生活

                        -----浅谈一年级数学《快乐的大森林》一课的教学

 

                             河南省安阳县柏庄镇长青屯小学  李文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教学理念正实现了由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世界的伟大理想,这是新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它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进行再创造活动,因为学生接触的是生活世界,他们生活在生活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中。新课程理念面向生活世界,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有了应用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下面就新课程教学理念谈谈我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大森林》一课的教学。

       一、导入新颖,走进现实生活,激起浓厚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理所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要想让学生乐意去接受某一知识,得先让他们对要学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入手,课一开始我播放录音:森林的早晨,要求学生听完录音后说出这是什么地方。在学生高兴的回答后问谁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纷纷回答。接着问:你知道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很快的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的情景中,他们对此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所能的说出自己的理解。就这样学生顺其自然的走进快乐的大森林中,紧接着,出示课件快乐的大森林,使学生与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 ----人类的好朋友,一起走进快乐的大森林与小动物一起分享快乐,给人予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我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他们如何热爱环境,培养了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这一环节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是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的。极大的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出良好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解决生活问题,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的探索精神 

      新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奇特想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教师若能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进行再创造活动,会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应用味。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

1、仔细观察,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引领学生走进大森林后,首先来到蘑菇园,让学生仔细观察蘑菇的数量,从中寻找数学知识。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到的自由的告诉大家,针对小问号所在的位置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知道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大括号上的问号表示一共有几个蘑菇?所有的这些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去探讨去解决。这里需要学生合作,但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合作需要具体指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点点地逐步培养。这里我对学生在合作时应如何倾听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让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和互相合作的好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所以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然后派代表起来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小白兔走进大森林,看见了蘑菇,左边有6个,右边有2个,它把所有的蘑菇都摘进篮子里,篮子里一共有几个蘑菇呢?有同学起来发言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昕、思考。全班同学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得出结论: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就是把左边的6右边的2合起来,应该用加法来解答,即6+2=8(个)或2+6=8(个)。教师再给予评价即可。这样既使学生轻松的理解加法的含义及算理,还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主动参与,体验减法的含义

      全班同学在小白兔的邀请下一起去观看节目表演——小鹿赛跑。(出示小鹿赛跑图)请学生注意观察,把自己所见到的讲给同桌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幅画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教师巡视、倾听和与学生交流。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a、在绿绿的草地上,有9只小鹿要进行赛跑比赛,先由3只进行对比,一声枪响后,3只小鹿跑走了,还没赛跑的有几只呢?b、有9只小鹿要参加赛跑比赛,现在还有6只没有进行比赛,已经进行赛跑的有几只?从思路上看,减法相对加法较难理解些,教师可作出适当的引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与学生实际贴近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尽管学生的叙述达不到数学上的逻辑简捷程度。但这是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得来的实例,也是学生盼以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减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和理解。在大家共同的探讨下,学生自己汇报结果: 9-3=6(只), 9-6=3(只),进而深刻地理解减法的含义及算理: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这一设置,自然地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集体的合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明确目标,巩固新知,解决课后的练习

      完成本课中的相关练习,全过程由学生集体解决,集体纠正,培养学生白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回归现实生活,拓展知识面,体验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在学生己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后。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符合孩子们生活实际的场景,邀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买回苹果的情景。很自然的,学生自己也容入情境中——小组内互相商量、讨论,把在情景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其余的学生进行分析并列式计算。如果有错误现象的由其他同学纠正。这样学生会自然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起来就不觉得枯燥乏味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用数学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最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经历过的哪些事情用到今天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的,你是怎么解决的?孩子们好奇胜很强,也爱表现,当然争先恐后地举手,把自己所遇见的问题讲出来让大家分享。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我收集到了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相关的例子。我告诉孩子们,我会把这些例子收集到电脑中,让全国的小朋友和老师都能看到,学生们的脸上顿时露出成功的喜悦。显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正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实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 观察、猜测、合作、探索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从而使数学课堂回归自然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