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的语文的教学内容较低年级新增加了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生如何进行思维。教学生疑可疑之处,感可感之处,想可想之处,拓可拓之处,辩可辨之处,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到阅读中来。而这一点,因为其操作的难度和不可考察性往往容易为教师所忽略。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脱落的乳牙不是坏牙齿;刚种下的菜秧在阳光中的萎靡也不是生命力消失式的枯萎。尽管学生当前的思维可能是肤浅,幼稚,不完整,甚至是错误、有偏差的。但这种肤浅幼稚可能正是快要脱落的乳牙,刚种下的菜秧啊!
      因而,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帮助下有目的地进行思维的培养训练,逐步改进思维的方式,提高思维的质量。在实践中我以为,语文阅读课中运用“随文练笔”这种形式能够有目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时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利用小练笔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像,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维,推动构思;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表现内容和手段。一般文章或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不把话说透,有意留下一些“空白”。刺激读者用自己的想像去填补。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是文学作品或文艺性很强的文章,也往往有着这种“空筐”。
      运用想像,把课文中含蓄部分,省略部分,作者思维跳跃部分补足,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展开想像,丰富阅读的内容。如《鸟的天堂》在阅读13自然段时,我感受到作者只列举一种画眉鸟使内容稍显薄弱。这是一个可以扩展的地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
      仿照“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想像我们还看到那些鸟?我们是怎么做的?小鸟又是什么样子的?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如我所料,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眼中的小鸟可不像巴金先生眼中的那么理性,甚至还想和我们成为好朋友呢!我感受到学生似乎真的走进了课文,来到了大榕树下,与巴金先生一起逗鸟呢。学生的思维这时候已经和作者的思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文字的隔阂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我们一起通过想像思维来到了鸟的天堂。
     (二)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阅读材料可想之处进行想像,加深理解和印象。
这类小练笔设计在课文中存在很多。我们说对文本解读最终还是形成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既然是自己的,就不能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分开。
      如《去年的树》中有这样两句话:
      ①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②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读这两句话时我感到一片静穆,但又不是心如止水的安静。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默默当中流淌,宣泄,挣扎。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空白”之处,“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因而,我希望学生发出声,补足言。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___的鸟儿睁大___的眼睛,_地盯着___的灯火看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____________。”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想:“________。”就___地飞走了。
       学生在选择语言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走近了作者但又紧紧围绕着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这是阅读内化的体现。
      (三)大胆虚构。小学生对想像作文似乎情有独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广阔性。如学习了新型玻璃,我们可以出这样一个小练笔:
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二、利用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阅读思维的多向性指的是要刻意培养学生广辟蹊径,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寻最佳答案。学生思维受阅历,经验限制,往往比较简单。思维以线性发展为主,而且不易深入。我们要借助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多条思维的路径,由一个思维点辐射出多条直线,形成多种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通过比较,思辨,综合。使学生养成思维多向性的习惯。如学习《草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______的草原。写写你的理由。
       学生的理解很多:美丽的草原,翠色欲流的草原,一望无垠的草原,无边的绿毯上绣着白色大花的草原,热情好客的草原等等。从草原的总体印象,色彩,视觉感受,人等方面去开展思维。
       三、利用小练笔培养学生独特性思维
       思维的独特性即超越固定的认知模式,借助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生活环境,知识储备来进行自己的思维活动。尊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得出仅仅属于自己的新论。不惟师为尊,不惟书为尊,不人云亦云。当然教师应该注意为求新而新。古人说“人唯求旧,物惟求新”“文章一道,……尤加倍焉”。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独创性品质的发现和培养。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小练笔题目当中,主语都是“我”。这就是在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独特性思维。如《去年的树》中有这么一个小练笔题:读完故事,你肯定会有很多话想对小鸟、大门、伐木人和树说吧。请你自选两个对象把想说的话写下来。⑴我想对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想对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利用小练笔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考问题的深度。关键是教师采取措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阅读教学由语言入手,研究内容,揭示思想。即“循文——析像——悟道”。思维活动按照一定的系统深入,善于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去探寻“微言”背后的“大义”。
       在教学《中彩那天》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父亲拿出那张彩票,紧紧地皱着眉头:________________。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突然站了起来,像是下定了决心_______________。他拿出了橡皮,正要去擦时却停住了,他的脸绷得紧紧的,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皱了___________。他拿起橡皮轻轻地擦了起来,可刚擦了一下,他又停住了_______。他放下了橡皮,再也没有拿起过。
       没有人面对财富不动心,文中的父亲也是一样,此时,父亲的内心是矛盾的。而课文中对父亲的矛盾只用了浅浅的一句话,“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这里是可拓之处。这句“微言”背后藏有“大义”。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探寻,去挖掘,去开拓。这样经常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早有人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早已是不容置疑的。小练笔作为一种比较开放,学生能有较大发挥空间,能补教师提问不足的练习形式,存在的价值也早已被广泛的肯定。如何让把小练笔设计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小练笔这种形式来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是我思考已久的。在此也谈了一些自己粗浅的思考。当然训练思维能力不惟小练笔,小练笔的目的也不惟训练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学西岸校区 )

      参考文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
     《中学语文教学法》   钱威 徐越化  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闲情偶寄》  李渔
      《语文教学优课论论》周一贯   宁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