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优化校本教研,“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正文

优化校本教研,“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2013-10-10 16:30 文/翟书芬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年9月30日A3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这就告诉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不做不行,非做不可。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还给”告诉我们在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时间相对少了,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减时增效”。我们必须思考一个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开展有效教学行动,科学构建高效课堂”。逐步消除那种披星戴月、加班加点、高耗低效的做法,彻底避免那种“考前背条条,考中默条条,考后条条忘”的暗淡局面。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美国的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美国加涅的建构主义学说,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前苏联的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和美国的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约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我国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挑战性的活动”等。为了实证这些标准,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很多有效教学的译著,如鲍里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等。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本课题与之联系
     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同行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策略性。
     四、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本课题主要进行“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1.有效教学的内涵:著名教育专家钟启泉(华东师大)提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2)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3)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老师应自觉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6)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和人际基本功。
      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
     (1)关注学生。主要表现在:①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②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北师大肖川说,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③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关注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注重学生基本学力、创造力的发展。②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③关注教师的发展,“与学生一起成长”。
     (3)关注过程。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②学生思考的过程;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性格体验;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心理承受力;⑤教师的反思等。(4)关注研究。教学与研究同步。
     五、课题的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个性化模式或策略,建构发展性的教与学的体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思自己的教学,建构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新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根据我县教研室确立的“高质量、轻负担、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开展课堂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基本教学模式的研究;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深化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规范与改革的研究;3.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增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4.科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5.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总课题组下分为五个子课题组。
     课题组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确立子课题分为五个课题组来进行课题研究:
     1.开展课堂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基本教学模式的研究;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深化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规范与改革的研究;
     3.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增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4.科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
     5.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五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根据新课程的设置进行分类,语、数、外等。
     七、课题研究的目的
实施有效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重在“开展有效教学行动”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目的有四:一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高质量、轻负担、建模式”的总体要求,逐步转变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行动的手段、方式方法和工作策略,建构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自主与合作上动脑筋,在学习方法上深探究,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上找契合点,在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思考、实践、创造”上找生长点、闪光点;三是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素质教育背景下,在“科学构建高校课堂”上尽快成为行家里手。
     八、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有效”: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语言,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对这些新模式的评价和体系建构的研究将会丰富、完善、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经过我们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基本经验的升华,对指导本校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九、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校课堂方面创造的成功经验、方法;(3)调查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校课堂活动中学生个性发展状况。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实践成果:“教科研是教学的第一生产力。”通过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将科研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最大限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形成五十二中优质教育的办学特色。2.理论成果:撰写并发表一些有质量的学术论文,使学校实验研究的成果在同类学校中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指导性等。3.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信息素养,通过教科研,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成为“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校课堂”的先驱,成为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的教育探索者,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化,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十一、完成项目的条件和保证
      1.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为课题的研究及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所有任课教师均接受过新课程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课题组主要成员均参与过我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
      2.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学校的全力支持。教研室的领导对课题申报工作非常关心,并给予指导,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还将邀请相关专家对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根据新课程的设置进行分类,语、数、外等大的教研组还细分到备课组。通过这样的层层管理,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和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切实保障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滑县王庄镇中心校)
 
(参研课题名称:中小学学力素质水准新课堂教学与研究,翟书芬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69)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