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曲江乡中心小学   魏勇

小学数学是一门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好数学课呢?我们认为应该依据小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学好数学。当然,数学活动课我们不能只图形式,而是应该讲究实效。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活动随意性大,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活动课要做到:1、活动课以数学新课标为方向,做到有科学性。2、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要结合课本,结合实际,有层次性,有梯度地开展。

  在数学活动课中,就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数学活动课的目的不是“活动”,而是通过有效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确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真正做到心中有“神”,目中有“人”,真正达到“神聚”的活动目的。

  现以《大数量的估算》这一活动课为例,我们可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大数量估算的全过程,学会大数量估算的方法。②让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体会大数量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同散文的“形散”那样,一堂精彩的数学活动课,也要做到“形散”。只有散得开,才能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这个“散”体现在数学活动课上,就是要有“开放性”。

  A、学习要有开放性。

  活动课的内容既可以是由课本知识引发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范围相对来说更加广泛,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现实性和挑战性。

  仍以《大数量的估算)活动为例,其主要活动可以以解决“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为活动内容。说它具有现实性,是因为它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防止学生抛米撒面的浪费现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说它具有挑战性,是因为课前谁也没对13亿粒米进行过测量,因此它到底会有“有多少”对学生来说简直是一个谜。而要揭开这个“谜”,需要各种能力的支撑——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时策略的选择、评价、调整的能力、有效合作的能力等等。

  B、数学活动要开放。    

  首先,开放式的活动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使活动课呈现“活动止而意无穷”的深远影响。在(大数量的估算)这一活动课上,我没有对活动作过多的指导,为学生的探究活动留下更大的空间,所以学生选择的探究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有从重量入手的,也有从体积人手的;有先数再称的,也有先称再数的;有从10粒米着手的,有从100粒米着手的,也有从13粒米着手的……在估算出13亿粒米大约有295吨、325立方米的结论后,学生再次产生新的学习要求:“295325立方米”太抽象,能否再直观一些呢?于是他们又开始从不同角度估算295吨能装几袋,几车或可供多少人吃几年等,从而形象地建立起295吨的观念。直至活动课临近尾声,开放式的活动还没有终止:“任选一项活动进行研究:①设计一个估算方案,在学校操场集会可站多少同学?估算一份报纸的字数有多少?估计一亿张10元的人民币叠起来有多高?这又成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又一挑战性学习内容。    

  其次,活动课的开放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思维空间的开放。我们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独立思索,大胆猜想,勇于探究,乐于实践。

  上例《大数量的估算》活动,就真正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我没作任何暗示性的指导,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过程:自由猜测——合理论证——严密答辩——深刻总结,充分进行创造性思考,充分进行合作交流。

  C、认真积极开展评价。

  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综上所述,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活动课,既要目标明确,又要开放生动。总之,开展活动课,既生动又明确。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一直受旧有的落后的传统观念之影响,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实,在教与学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而服务的。主体者的学习态度、过程,效果是学习之主流。我们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就是,我们平时所比喻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然,教与学是对立与统一的。学生影响教师,反过来教师又引导学生的学习。两者互为促进。因此在教学之中,我们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和谐共处,相互促进,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