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浚县白寺乡第一初级中学    郭法喜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学习改造客观世界的捷径,是传授规律性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捷径。它的本质是多层次、多类型的过程。依据教学过程包含有“教师、学生、媒体”三因素,构成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事:同课异构时,有的教师从课堂气氛到学生掌握情况都非常好,而有的教师却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在于有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本文试图结合化学教学,谈谈这“两个统一”。

一、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统一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统一。那种离开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奢谈什么教学方法,什么培养能力都是毫无意义的。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即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不相匹配,教师设计的知识结构虽好,但学生却理解和掌握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以实现理想的网络。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编排知识结构。同时,对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所编写教材的知识结构怎样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演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应用。”

二、 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

教师的作用,从教学论整体来看,他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他是控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控制者。因此,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为:启发,鼓励、传授、表率。教师的“教”不是单纯的传授,而是要教思想、教知识、教方法。同时,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要具备教学的技能,并且要有爱心。

教师的主导作用可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使学生会学、想学、善学,从而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学生是教学过程积极参与者,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者。从这点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做的自学、自检,并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越学越聪明。

正如《学记》中指出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之;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综上所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是统一整体的过程,两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