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构建语文生命大课堂

山东高密市夏庄小学 毛桂芹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首先要关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下面就由课内到课外阅读,构建语文生命大课堂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以教材为轴心,扩展学生阅读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以教材为轴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引导:

1、随文展开同步阅读。即针对某篇文章或某个主题,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人教版六上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教材仅选取四篇文章,教学时要做好同步拓展阅读。如教学《山中访友》,我让学生阅读台湾作家郭枫的《空山鸟语》,带学生来到山中,闭上眼睛,聆听林中鸟语啼啭;教学《山雨》,我就带学生阅读《西湖听雨》、《晨雾》等文章,感受大自然的雨,千姿百态,可以给山林带来音乐美,染上色彩美。此时,布置学生去完成同步阅读《倾听鸟语》中的《夏感》、《鸟语》等17篇文章,学生会很乐意,在这样的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变得细腻、丰富,充满诗情画意!

2寻找课文出处读名著。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节选自名著名篇,在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点,形成学生的阅读期待。如教学五下第五组课文《猴王出世》前,我配合本单元《课外书屋》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于是就先在班里举行一个《西游记》推介会,将小说中的精彩故事在课上给学生讲个开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鼓励学生课外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两周后交流,说说你感受最深的精彩故事。学生听后对原著倍感兴趣,读书良好愿望的激发可谓一气呵成。

二、抓住语言学习特征,注重语言有效积累。

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地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1、语言之本在于积累。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语文教科书中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指导,发挥范文的作用,将语言文字内化,进行情感熏陶,在潜心学文中积累。

课外阅读是积累的有力保障。课内教给读书方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还要检查。教会学生做阅读笔记是重要的,阅读笔记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类:记录好词佳句,摘抄经典语段。在摘抄过程中注评,发表自己对人、事的看法、观点,阐释理由。针对整篇文章而言,则教会学生写点读后感,这样的阅读能促进语言积累。

2、确保积累到位要有时间。若没有时间的保证,阅读很可能善始不能善终,不仅校内每周要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节假日也需坚持,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阅读要有成效也该如此。备一本课外阅读记录本,记录阅读篇目、阅读页码及阅读时间,每天由家长签字、组长检查,老师进行抽查,保证阅读时间和数量。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积累到位。

语文老师应该由课内到课外,从培养兴趣做起,扩展学生阅读视野,尊重学生阅读自主,引领学生在读中积累,抓住契机读写结合,真正体现“生本”思想,让阅读教学沐浴人性的光辉,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生命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