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山西潞城市翟店联校    王凤英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的主要方式。正是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便在自己的课堂上奏起了这样或那样的“合作交响曲”。但你真正地走入或驾奴这样的课堂时,便会发现:有的课堂上“合作交响曲”演奏的并不和谐,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 设置障碍,激发合作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观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究,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中,“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学生在二年级及三年级上学期,已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我领学生到路口独立统计1分钟内从我们身边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主动提出一个人记录比较困难,要求小组合作。于是,学生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客车…….。分组后,学生很高兴,很轻松的完成了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 选择合作时机,调动合作积极性。

教学中不能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从分发挥其最大作用。例如:三年级上册数学中有这样的题目:6个一角、3个三角、1个五角,要求学生从中拿出6角钱,可以怎么拿?这时,有的学生说可以拿6个一角;有的说可以拿3个二角等等,学生纷纷回答,我接着问:“你们的回答完整了吗?”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出来,这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同学积极的参加了小组讨论,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答案。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 把握学习内容,激发合作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已逐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形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在融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中;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有部分教师每一节课都有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的归纳要合作,甚至连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根本不考虑合作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事事必合作,样样必交流,不但影响教学进度,更可怕的是,这种浅层次的、多余的合作交流,必然会打击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发展。

总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学生素质。避免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合作时机的把握……,尽可能的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动活泼的,潜力无尽、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