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初浅的想法。
      1.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教材、一切教学为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的结果告诉老师,教师很快猜出这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有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快感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住成一个三角形吗?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考到居然又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把最长的木棒截取适当的长度与另外两根组成三角形。进而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明白三边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三边才能够成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益。
       2.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发”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的宝库。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知道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教学生“读一读”。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时,可布置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圆周角是怎么定义的;圆周角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如何证明。
      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要大胆发言,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感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再讲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表述正确。
     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性”的学生,可采取“以忙治动”“以动治动”的方法,根据他反应快,愿意表现的特点,让他们多操作多演示多发表意见,让不爱发言的“抑郁性”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的又爱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的内向的“安静型”学生作评判补充。这样围绕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尤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特长有施展的空间,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时代的活水。
                                                                                 (作者:河南省汤阴县宜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