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维的培养需要点滴渗透

河南省安阳县许家沟乡黄口学校   邢买军

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过程,抽象思维作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但它直接的认识起点是表象。从青少年儿童的思维发展来看,小学和初中儿童正处于由感性具体向思维抽象、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形式逻辑思维过渡和发展的时期。只要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从点滴做起,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抽象的数学问题很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单纯的理论,学生不好理解。于是,经常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整式”章节教学中,举出以下实例:

1一支笔支笔0.5元,10支笔多少钱?一支笔a元。10支笔多少钱?一支笔a元。b支笔多少钱?

解:1. 一支笔0.5元,10支笔的钱是就是:0.5×1050(元)

2.  一个支笔a元,10支笔就是a×1010a(元)

3. 一个支笔a元,b支笔就是a×b

这样,以学生能感知到的0.5元、10支,向a元、10支过渡,再向a元、b支过渡,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步过渡、转换的过程,使易于学生接受抽象的ab数学符号。

二、从生活具体实物入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学生接触社会面窄,知识来源不广,对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但容易对具体实物感兴趣。在几何教学中,学生这种缺乏抽象思维现象更为明显。几何本身是抽去事物的个性,研究的是事物共性——形状、大小和距离。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抽象的思维。

三、从动手实践着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生动手做实验,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一条途径。学生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体会、感知事物是如何从有限发展到无限的全过程,从具体的事件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猜测出无限的结果,概括成一般规律,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四、从事物的本质入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认识的思维加工上,马克思把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阶段叫做思维的第一条道路,它的加工方向是将“完整的表象, 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数学教学中,也常常运用这种认识规律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绝对值”这个概念在小学少有听说,非常陌生。在教学中,首先提出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思想意识,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抽象的思维,数学中也处处渗透着生活实践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