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善应镇一中  赵勇

     生活是写作之源,生活贫乏是学生写作面临的最大困境。没有具体丰富的生活体验,渴望他们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很多时候只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但缺乏丰富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没有生活,远离生活。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生活中寻找感觉,来丰富内心的体验,加深对人生、社会、理想的理解。“别人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即作品中的生活,媒体中的生活。近几年来,我一直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指导学生从课本读本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灵感,储存素材,积累技巧,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要善于从阅读教学中寻找写作灵感

  如果用心地阅读一篇文章,我们会发觉,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认识,尤其同样一篇文章,在每轮的教学中,总会产生新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把握其实就是创设最好的写作契机的时候。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将这类灵感用讨论的方式结束,如果写成读后感容易使学生加深文章的阅读,同时激励了学生深刻地思考大胆地表达,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而且这一类经过深思后的表达远远超越了口头即兴表达的质量,能够更深刻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像这样的写作训练,每一篇有自己独到理解的文章都可以进行。文章有争议的地方,阅读的空白点,感情的触发点都可以成为写作指导的有效途径。

  二、要善于从阅读教学中储存写作素材

  在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时,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境是没有素材,干巴巴地引用,陈词滥调,千人一面。而课文完全可以成为寻找同一话题素材的宝库。

  素材储存可以按主题归纳式进行。一册教材学完之后,老师们在复习课本的时候,往往孤立地一课一课做练习,其实这时候认真地将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进行归纳,就会惊讶地发现课本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话题写作的素材,多角度,多层次,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而且学生已经学过,再加整合,便是一篇好文章。比如杜甫的《登高》将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时代之秋融为一体,忧愤深沉,是悲秋的大境界之作。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指出了古人悲秋的深沉原因。再联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少》,秋天在革命豪情万丈的青年革命家笔下,成了另一派盎然的生机和抵挡不住的自信。将它们加以归纳,可以以“读秋天”为话题,写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三、要善于从阅读教学中积累写作技巧

  各种文体的写作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很好的技巧范例。老师在解读文章的时候往往从内容上加以概括和评价,其实写作技巧的归纳非常重要。这种技巧的归纳并非是仅仅知道作者使用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教学生去模仿。比如,写景片段的训练,学生往往无法安排好写景的层次。这可以借鉴《故都的秋》,老师指导学生总结,会发现文中写景的几个片段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点:都是总体感悟,描写加上人物活动再加上感悟,描写可以从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方面进行,也可以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也可以按“远近高低声色人物”的次序来进行。感悟可以用议论抒情联想引用等。这样一指导,学生明显感觉到写景可以从何入手。比如,引用手法在文中的使用可以借鉴《珍珠与泪珠》一文,细节描写可以借鉴《项脊轩志》,事例分析可以借鉴《漫话清高》。

  所以一篇文章可以用来作为阅读的教材,更能够用来作为写作的范文。并非近处没有风景,只要我们善于多费一点心思,“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