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找准数学教学的关键点 

   杨仙菊

备课中的教材分析,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考虑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教材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如何分析数学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教学要求等外,还应找准教材中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的关键点。

1从教材体系中找准教学的衔接

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知识总是处在与章节知识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教材体系中,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对教材局部、具体的问题分析上,而忽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应从整体和局部两方入手,从教材体系中找准教学的衔接点,从而明确教材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初一代数中负数的概念,我们应把它放在初一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分析,不能只限于这一知识点的孤立分析,而忽视了它在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负数的导入,把学生在小学学过的“非负数”衔接起来了。从而把数扩充到全体有理数,进而导出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不难看出,负数的概念是初一数学知识的一个衔接点。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这一概念掌握如何,关系到以后有理数的运算、整式运算等章节学习。

2从教材的目的要求找准教学的知识发生点

数学教材是按一定知识体系编排的,各章节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各个知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目的要求,找准知识的发生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如初一代数“平方差公式”这一知识的教学,通过教材分析知道,它的知识发生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入手,给出精心设计的题组,由学生计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平方差公式,使学生参与公式的建立过程中来。这种教学方式比直接给出公式,然后讲解公式特征,给出题目练习效果要好的多。

3从教材内容上找准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数学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这些内容和要求要靠教师通过每一节课堂教学加以具体实施。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结合教材内容,找准实施这些要求的目标点,并根据知识的轻、重、缓、急,分清主次,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找准了教学目标点,有助于教师选择达到目标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明确主要的,重点的内容。如初二代数“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数的关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降次,消元,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重点内容。

4.从教材具体内容上找准教学的立足点

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教给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教材上一章节具体内容的教学,要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相应的立足点,使教学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如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一节教学中,立足点应放在配方法上,这不仅仅是后面求根公式的推导、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数根要用这一方法,而且还在于配方法是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不同教材内容教学的立足点,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从教材的重难点中找准教学的分化点

数学教材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今后学习的作用和学生学习理解的难易程度,相应就有重点和难点。有一些内容,既是重点,但学生不易掌握而又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称为分化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就是由各分化点不断积累造成的。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经验,在掌握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找准教学中的分化点,在教学中突破这些分化点,才能减小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初一绝对值的概念,列方程解应用题,初二平面几何开始教学阶段中的几何语言、几何图形、推理论证等是教学中的分化点。如果忽视这些分化点,就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连锁反应,发生学习困难,产生分化。

   6.从教材内容上找准训练点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教材配备了相应的数学问题,它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材分析时,要研究各种类型题目的特点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选择适宜的题目,着重训练相应内容所反映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克服那种题号顺序点题或大量增加课外练习的做法。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就是训练点。在训练中如何充分利用变式题目,设计训练顺序,把握好训练的度和量等,也是教师在分析教材中应给予注意的问题。

       在教材分析中找准以上几个教学的关键点,教师就能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加之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有了切实保障。

云南省永胜县梁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