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想象伴感悟齐飞

 河北省任丘市北辛庄中学   郭合民

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中,感悟语言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生成和判断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性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思维能力   想象   感悟   语言

 

《新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它明确阐述“要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并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可见,语文教学应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强调“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提倡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和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再创造的过程。由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培养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供了平台,那么,如何让感悟伴着想象齐飞呢?

    一、明确感悟内涵,打开想象大门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感悟语言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生成和判断的过程。具有良好感悟语言能力的学生才能感受语言的精美,认识语言的精髓,把握语言的理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性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因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在阅读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素材,我们可以针对教材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实现感悟语言的内涵,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为语感能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插上翅膀,使其能够一齐飞翔。

    二、扩大感悟范围,拓展想象空间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应寻求广泛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的信仰之一。阅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词汇、训练语感的有效环节。努力做到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1、 在精读中感悟,想象新意

精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读者沉浸在作品中,对关键词语深入品味,对语言变化细细推敲,从而领悟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发掘出作品背后深藏的意境和感情。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随着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为学生的想象力开辟了空间,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得出独特的、新奇的见解,让感悟和想象练就有力的翅膀。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她是我的朋友》一课阅读教学时,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机的气氛,把握感情基调。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样,学生在准确的感悟中,深入理解了内容,并在想象中求新。

2、 在美读中感悟,想象奇异

成功的朗读是对课文的艺术再现。文学作品是以感情为前提的,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使之产生丰富的联想,才能领会其意境,理解其精神。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美读。学生在读课文时,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要读得富有韵律,感情充沛,与作者同喜同悲。丰富的情感会引起丰富的想象,进而与作者情感一致,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实现情景的创新和心灵的交融。

例如:在指导学生美读《荷花》时,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势表现出来,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各种花的优美姿势,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不同。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读出了文章的韵美,读出了独特的体验。

3、 在广读中感悟,想象深刻

阅读是一扇窗,是一条路,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学生的阅读热情,切不可昙花一现,而通过阅读产生的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限于课上,只有大量的阅读,,头脑中才能形成更牢固,更多样的语感模式,要将学生的目光引入书的世界,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呼吸,快乐徜徉。

例如《女娲补天》一课,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赞美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英勇献身的精神。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表演等方法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到神话的境界,在头脑中树立起女娲高大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中神话传说的魅力,教师让学生收集和阅读神话传说,学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语言得到了丰富,想象得到了拓展,心灵得到了洗涤。

        三、 捕捉感悟契机,挖掘想象潜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应注意把握语言的本质和精髓,不失时机地捕捉感悟的契机,用推理、推测的方法培养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更深入、想象的羽翼更丰满,飞向知识和发现、发明的彼案。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玩出了名堂》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脉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师安排了小实验,也让学生能够玩出点儿名堂。首先,教师拿出一个盛有清水的大玻璃缸,提出问题:“同学们,听说鸡蛋也会游泳,咱们观察一下,看看它是怎么游上来的?”接着教师把鸡蛋放进玻璃缸里,学生发现,鸡蛋沉下去了。怎么游上来呢?学生们纷纷出主意。教师把食盐一勺勺逐步加入进大玻璃钢里,学生惊奇地发现,鸡蛋慢慢地游上来了。最后,说一说:今天,你玩出了什么名堂?进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迸射出创造的灵感之花。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突破语言这个物质外壳而引起思维的腾飞,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语言的同时,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奇、求深的思维方式,让感悟伴着想象齐飞。同时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素养,奠定学生们的人生底蕴。

参考文献:

刘培征  刘明成 《与新课程同行》 2004.9

刘景瑞  《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4

吴洪成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9.6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