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戈多,你是谁?

——读《等待戈多》有感

湖南汉寿太子庙中学C112  黄纯 

或许戈多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从未发现;

或许戈多已经离我们而去,那么我们需要呼唤。

                                      ——题记

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举世闻名。该剧主要描写了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的情形,两人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打发时光。黄昏时一个男孩前来报信,说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晚准来。然而第二天依然如故,唯一的变化是树上长出了几片叶子。那么戈多是谁?两人为什么要等他呢?剧中并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就是“等待”。有人特意问作者本人,贝克特笑着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就这样,戈多的面孔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人们纷纷猜测。有的说:“戈多是人,一个名人,一个明星。”还有的说:“戈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精神。”大多数都说“不知道。”“不知道”变成了戈多的代名词。既然没有人能给戈多一个明确的定义,连作者都不知道戈多是谁,我们也就不妨大胆想象一下,戈多可能是什么?我觉得,戈多可能是神灵,他只要一条缝隙便可化成一缕青烟,隐匿得无隐无踪。他是飘逸的,是永远不会被囚禁的!正因为他的飘逸,你很难看到他。在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将受到莫大的震撼与鼓舞。我还觉得,戈多是一位天使,身着轻柔的纱裙,有着一对美丽的翅膀,浑身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带着慈爱与真情陪伴在我们身边。只是,你我都意识不到。她从一出生起,就一直在等待着人们。因为她明白:只有彼此间的帮助,才会飞的更高更远。于是,她期盼着人类,人类也在等待着她。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神灵是自由的象征,戈多是灵魂缺失的现代社会的期盼。

《等待戈多》这一剧本,没有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没有散文语言的清新隽永,亦没有论文结构的严谨规范,但它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等待戈多》不像《西游记》形象鲜明,传神有趣;也不像《正气歌》气贯长虹,豪情万丈;更不像《红楼梦》的柔情万种,气势恢宏;但它给人们带来无限想象的余地,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在我心中,戈多是现代人久违的心灵的纯真,思想的澄明,精神的宁静。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而对生活中的细节,做人的道德准则略感陌生。让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流过而毫不动容,但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思去捕捉,这才是戈多的真正内涵。

                  感悟一:戈多是细节

细节说:“我是戈多,你是谁?”身边有许多人不屑做具体的小事,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殊不知能把每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有其职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如果力一无所付,能不当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所以,要想比别人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如果你热爱工作、学习,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追求完美,你周围的人将从你这里感染到这份热情。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大地无语,却显示出广博;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细节无语,却决定成败。一座宝塔0.1度的倾斜,在将来的某一天,这座宝塔可能成为一片倒塌了的废墟。戈多在哪里?戈多就在我们生活的细节中。只是我们奔波于家庭与事业之间,忙碌于闲杂碎事,匆匆于大街小巷,才同戈多形同陌路,擦肩而过,没有发现他的到来。而真正等待的应该说是戈多,他一次次的等待,又一次次的失落。他期待人们早日发现自己,以便使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感悟二:戈多是道德

道德说:“我是戈多,你是谁?”世界上有一条难以逾越的沟,叫鸿沟;社会中,有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叫心结;字典中,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词,叫道德。古人讲诚信,刘义庆在《乘船》一文中就阐述了道德是立事之本的道理。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不禁感叹:“后来者何”?现在,人们用厚厚的纱布将道德包裹得严严实实,再将其打进监狱囚禁起来。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道德也就似乎被人们遗忘了。试问:有谁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公民道德规范的20字呢?古今对比,不难看出,道德实际上已离我们远去。其实,道德就是戈多。现在我们不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去迎接戈多的到来。

 

我想,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对戈多的最好写照。

人生可能有许多过错,但一定不能错过——戈多!

                                ——后记

(指导教师:郭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