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艺术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     孟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的发展。”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这一基本理念也作了明确的表述:“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我们音乐学科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过程,即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玩中学”,通过主体参与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从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机械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知识性学习向问题性学习转变。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主意识。因此在新课程目标指导下,我们初中的音乐课堂,再不应该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而应努力构建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依据音乐新课程理念,从教学目标确立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应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必须面对和值得实践的课题。

“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是我确立的主体参与初中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要点。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革新。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实行深刻的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作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过程。有了新的教育思想改变,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和手段。而我校通过以主体——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全方位、立体型、开放性的主动参与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了一个从“趣学”到“爱学”进而至“乐学”的全新的心理过程。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课的环境优劣虽不是关键之处,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当然,教育环境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我们音乐教师,如音乐教学设备的先进与达标,教师几乎无能为力。但就现有的条件,我们音乐教师完全可以积极创设。如我在上七年级唱歌课《渴望春天》时,就突发奇想,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一片荫荫绿草之地,让学生眼望着清新的大自然,感受盎然的春意,先让学生说说春天的诗句,又让学生唱唱有春天的歌曲。在不知不觉间,每一个学生都被调动了起来,顺利地完成了《渴望春天》的学唱。而且我在上课时,还常常自制电脑课件,融视、听、唱、想、练于一体,为教学营造了一个适宜的氛围,调动起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再就是要让初中的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动”起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应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们应当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这对于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初中生无疑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好方法。

因此,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在我所任教的每个班级我都建立了学习小组,各小组一般为6人,从培训小组长,到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渗透主动参与的观念,引导学生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习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愉快合作的良好氛围。在小组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自学:让其着重理解歌曲本身的艺术美,情感美,例如:八年级《玛祖卡舞曲》一课的听赏《bB大调玛祖卡舞曲》的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听赏,讲故事,建立音乐形象。结果有的小组居然讲得有模有样,和乐曲本身的内容十分吻合,这充分说明学生用心去听了,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了。其次,我带领学生为乐曲塑造了三个音乐形象,让学生分别听赏每一个形象的旋律,之后又是一轮的小组竞赛---完整听赏,把你听到的音乐形象出现的顺序记下来。又是一轮的屏息凝神,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又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非常理想。在近一年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我的课堂上已初步形成了民主和谐,合作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也明显好转。实践着“要靠自己学”的主体精神,老师起的作用是组织学习,启发鼓励,我的最终目标是:师生共入戏。

再说说老话题,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动机应该是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师都知道的事情,学生如果对所做的事缺乏兴趣,没有想了解的欲望,那么,活动的意义就失去了。一项来自某省的中学生问卷调查:“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给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重重的一击,它确实暴露了旧有观念下的音乐课已不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再一次提醒我们思考:音乐是什么?为什么学习音乐?怎样学习音乐?音乐课究竟应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才能吸引中学生?这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萦绕在我的思绪之中。自上学期以来,我将七年级的音乐教材根据大的单元目标又制定了小的主题,于是这些鲜明的人文主题、创作与活动的版块立刻在学生的心里鲜活了起来。例如:《亲情》、《友情》等单元小主题,给人以想象,也焕发了我的创造力,结合人文主题设计的创作活动更是突出了个性,打破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唱、听赏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也使得学生真正的参与了进来,主宰了课堂。

说到主体参与,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老师使劲讲,学生不爱听的现象,通过激励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自觉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会促使教学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意境.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学生在一个班,一个学校,可能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他的家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我们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只要学生参与就会有收获,抓住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的听、奏、唱、演、说、写的活动的积极性,一定会取得教学的成功。我确信师生参与成功了,我们的音乐课也就成功了。

    新的教育理念和大纲精神告诉我们:让学生安安静静、墨守成规地不一定是一堂好课;反之,学生各尽其能,各抒己见,看上去乱成一团,也未必是一堂差课。过去的好老师是一个好演员,可惜总是只把学生当听众;今后我们的老师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演员,而且还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好的音乐课,就该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课堂组织到任务安排。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主体参与,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从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