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四小学  胡淑敏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 整体把握,合理布局

    就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自新生开始入学,就应该有一个整体计划,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有一个总体部署,有一个总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让他们掌握那些知识技能。每一个年级段让学生学习那些内容,让他们养成那些学习习惯,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总之,语文教学不是漫无目的的行动,应是有章可循、计划缜密地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教学时段中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期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应把大纲的要求和平时的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  

    二、循序渐进,夯实基础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虽在教学中有章可循,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学生的循序渐进性和基础的夯实。

    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的结构情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小学阶段的儿童,无论生理、心理、语言都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意志和习惯等,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语言方面,他们逐渐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规范和发展口头语言。在思维方面,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在阅读方面,从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对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读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应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同时,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对夯实学生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主要靠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一是要明确学习序列,把握训练的阶段性,按照大纲教材的要求,分步有序的进行各项语文基本功训练。二是抓住重点,加大训练力度。在教学中,教学重点往往不是只出现一次,而是螺旋式地反复出现。例如段的训练,在中年级的各册教材中都有安排,高年级教材里也有体现,段的训练是一步一步安排的,在第一册教材中是怎样要求的,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训练的,朝着怎样的方面发展,这些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把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系列化。教学中的渐进性和基础的夯实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敢求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此循乎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凌躐之患矣。

   三、疏浚导引,培养习惯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牵引者,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教给他们方法。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不再依赖老师,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应注意两点: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不断求知的愿望。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他们心理内部的矛盾,即已知和未知、已能和不能的矛盾以及求知求能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到达的要求。这些要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难度的要求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低的要求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教学目的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学生每一次成功就是一次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方法的掌握,必然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教师怎样教,学生就会怎样学。因此,教师无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不要只考虑自己怎样做,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要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应一点一滴地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觉获得知识、自己进行读写实践的过程中自得、自悟 学习方法,到一定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才是受用的。

    学生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之后,还必须通过反复实践,养成自学习惯才能真正受用。只有在养成习惯之后,才算真正具备了自学能力。自学习惯主要包括认真思考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批改后自觉改正的习惯等。其中认真思考的习惯是最重要的。训练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入学之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最终形成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合理引导,使其潜能不断得到开发,良好习惯得以形成,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