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语的一些看法

/道桑
      
饭后洋洋在听美剧《六人行》,已经到第十集,他感觉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轻松。看到他跟着剧情哈哈大笑,我说:这孩子,傻呵呵的。他不以为意,摆摆手,依然沉浸在剧情中。老婆说:你听懂了吗?你才傻呵呵的呢。
的确,我们这些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人,才傻呵呵呢----除了yesok,其他基本什么也听不懂。
   
不光我们,洋洋的奶奶,大学化工学教授,还教过专业英语,她也听不懂。她能看外文资料,能翻译,能用英语写化工学专业论文,但她就是听不懂,也说不出来,除非拿着稿子念。作为她的儿子,我知道她是怎么学的英语,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字典都翻烂好几本。
我们的英语教学是有问题的,学习方法也是有问题的,效果(或是性价比)更有问题。这些大家都知道,但似乎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我们首先要应付考试,这是有我们的应试教育模式决定的。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举两个例子。我在日本留学时,语言学习班里有两个同学,一个是台湾人,一个是缅甸人。台湾人只有假期才来日本,一般一次学习一个月,一年两次。从他那里了解到,他的英语就是这样学的,高中阶段已经攻克。具体,平常在学校努力学习,然后利用假期到当地利用语言环境集中攻克。他说英语因为是第一门外语,所以困难点,他用了4时间,但第二门外语时就明显感到轻松了。他在大学学习的外语是法语,日语是自学,准备用三年时间学通。这当然是个好办法,但对一般大陆人来说只能望洋兴叹了,费用和签证这关就过不去。
       另一个是缅甸人,缅甸比中国还穷,社会也动荡。我的这位同学只是高中学历(据他说,高中也是稀里糊涂,学校很乱,能学到的东西不多,估计跟咱们文革时差不多)。但他能说英语,能说泰语,也能说一些汉语。汉语说得不很好,颠三倒四的,但我们能交流。我问他怎么学的,他说他喜欢学习,缅甸什么也没有,但能看到外国的录像带,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枪战和中国的武打片。他是通过看录像带学习的,看多了,就会了。泰语是因为周围有泰国人,有那样的语言环境。我半信半疑,感觉有些像天方夜谭----我们没有录像带吗?
        但后来我完全信服了,他一点也没有吹牛。我在那个语言学习班待了一年,就在这一年中,这位缅甸同学不仅日语说得很好,汉语也很地道了,我们在一起,甚至都感觉不出他是外国人。离开那里时,我们已经成为朋友,我再次向他求教学习心得。他问我,他的汉语真的很好吗?我说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是外国人,北方的中国人会以为他是南方人。他很高兴,跟我说这没什么啊,班里90%都是中国人,你们下课就说汉语,天天在一起,总听总说,就会了啊。我有些疑惑,再问:就这么简单?他思考了一下,说:可能还有我想学汉语吧,我觉得汉语比泰语更有用。但你们没有一个人想学缅甸语。
       最后一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这一年里,他已经跟我们学通了汉语,可我们却没有一个人包括我自己想到跟他学哪怕一句缅甸话。
自此,我开始思考外语学习的问题,不是为了我自己(我们这一代人基本废了),为了我的儿子,洋洋。
        补充一点,我的这位缅甸朋友尽管已经说得听不出是外国人,但他不懂文字,当地的中文报纸他也能看个大概,但那不是中文,是根据日语汉字猜的,即便是这样,他能拿着报纸跟你讲得头头是道,而且八九不离十,让你目瞪口呆。
       回国后,我把了自己学习英语的教训、学习日语的经验以及这些年的思考总结归纳,形成个人外语学习的思路,有意识地灌输给孩子,并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断校正和调整,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洋洋现在是初中年级,英语成绩基本上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名,而且他在初一和初二两次获得初中英语竞赛的国家级一等奖,两次成绩在大连市都排名十位左右,这很难得,因为连续两年都进入一等奖的(40人左右),大连市全市不超过7人。
或许竞赛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高分低能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常态。但请注意,这只说明我们并没有丢掉应试教育这一环。
       真正让我们感到洋洋的英语有所突破的是前一段两会期间,温总理答记者问,现场有英语翻译,洋洋听完后说:除了几个单词不懂外,其他他基本都听懂了,并且他感到,中国人说英语比外国人说的更容易懂。自此我们明白,一年来我们制定的英语训练计划起作用了。
       现在,每天听英语《六人行》对他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愉快的经历(以前可不是这样),他已经可以在不查单词的情况下第一遍能够理解剧情,第二三遍能够听懂80%以上,包括那些幽默笑话。他总是迫切想赶紧看下一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提醒他慢一些,一步一步向前走。
这正是我们希望他达到的程度-----不仅上课时学习英语,看电影看小说看报纸的同时都是学习英语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