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玲

有人说,一个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设计精妙的导语,往往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又能为完成教学内容而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具有煽动力的导语,就好象文学作品中的“引子”,电视电影中的片头序幕,具有激情、融入意境、集中注意力和渗透主题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好的开端呢?谈谈我个人的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以旧引新,为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铺路搭桥。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资源后,根据文本之间的纵横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平稳过渡,给学生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感。以旧引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运用于文本理解的第二课时。学生在对文本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后,进一步深入细致探究时,就需要老师适时引发、点拨,如果老师这时的引语精妙,恰到好处,学生就会与文本产生共鸣,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更加深入,从而获得真知灼见,受益终生。  

二、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设置悬念,其奥妙之处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避而不讲,吸引学生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心里特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的一篇课文《生命桥》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学生回答:“奇”你能用奇组词吗?学生组词“奇迹”。 “奇迹” 什么意思?(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师:(引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动物界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在一座绿草如茵的高山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群羚羊。有一天,一个狩猎队把罪恶的脚步踏上了这块乐土。他们发现了这群羚羊,拼命地追赶,把它们逼迫到一座悬崖边。

你们看(老师板画悬崖的示意图)这悬崖多险哪,下面是万丈深渊,前面是宽阔的山涧,对岸也是一座陡峭的悬崖。眼看这群羚羊就要被全部活捉,成为猎人发财的牺牲品,可是这时,奇迹出现了……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桥》之后,你们就知道了。

这样设计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带着好奇心与想知道的问题去阅读原文,不过,悬念导入要恰到好处,不能拖泥带水,要悬而促思,思而能解。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故事牵引、游戏导入、迷语引路、情境导入等等。只要我们根据文本的需要,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就会使导语犹如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必然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涟漪,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高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