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传统教学思维  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张子标

 

“美术鉴赏”是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一项内容,对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传承祖国优秀艺术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诸方面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倡导教育创新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凸显其独特的艺术教育魅力。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转换传统美术教学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妙疑求趣,激发学生美术鉴赏的热情。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以画论画,内容枯燥。因此,应先求“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再设“悬念”,扩展学生多方位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由于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画面上没有吸引人的特征,只有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思路,是先从介绍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入手,这样会使教学活动显得单调枯燥,学生的鉴赏热情是难以产生的。教学中,教师应先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即先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接着介绍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向日葵》这事实。这时,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在窃窃私语。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用心去读画,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个人感受:除了《向日葵》的特征外,你还有那些联想:……让学生自由交流,大胆发言。最后对这幅作品进一点说明: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经作过多幅,并说过“要用‘半打’的向日葵作品来装饰我的卧室”。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木,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强烈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其作品之美表现在热烈单纯的色彩和奔放旋动的笔触,进而认识梵高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的浮世艺术,在构图上摆脱了传统透视的深度,将向日葵的顽强的生命力,在简单的形式表现中反映出深刻的美术内涵。这样的鉴赏课,教师借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表达内心感受。通过设疑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积极联想,进一步理解梵高借《向日葵》这一平凡事物所表达的内心情感世界。进而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鉴赏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信息丰厚、教学手段灵活的特点,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进行近代作品鉴赏时,许多作品都比较抽象,而学生通常都是用“像不像”来作为衡理标准,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表层。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作品的内涵,深刻领会画家真实的内心世界,启发学生创造更多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以美术作品的领悟。在教学中,教师可用Powerpoint将一幅春意浓浓的色彩风景照片(有嫩绿的麦地,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的照片),先让学生欣赏,然后再用 Photoshop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两幅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说出感受。学生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一幅春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变成了绿色、黄色和粉红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的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一种“春”的感觉。这样,学生在对蒙德里安的《在纽约》、康定期基的《即兴之31》、波洛克的《熏衣草之雾》等抽象绘画的欣赏过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的抽象符号,感受到形式美、节奏美、色彩美和构成美,并能开启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绘画艺术的思维和实践:用自拍的几幅照片,搭配不同的歌曲,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对音像的自我感受、理解和想象,用抽象的美术语言(点、线、面、色)创作一幅抽象画。这时学生都跃跃欲试,兴致高涨。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抽象绘画的理解,还让学生进行了抽象艺术的体验和实践,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三、善于鼓励求异创新,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作品的才能,张扬个性特征的氛围,同时要以启发性的语言代替注入的说教,开启师和一互动的协作式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艺术欣赏不能有固定的结论,正如英国著名艺术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作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一样,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是“审美层”……牛顿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因此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含像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造。不同的人在鉴赏作品时感受到的信息都会不一样,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忧愁的人会感受到她的悲伤,乐观的人会欣赏到她的微笑,究竟是悲伤还是微笑呢?答案在自己的心中。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能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应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教师应尊重、鼓励、启发学生各抒己见,诱导学生充分发挥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关键不在于结论是否正确,而在于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和一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和持征。

四、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拓展学生美术鉴赏视野。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仅依赖学习现有课程中的鉴赏理论内容,鉴赏课程中的几幅优秀美术作品,是很难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提高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增进热爱祖国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热情。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深入了解鉴赏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如组织学生观看民间最具传统特色的元宵迎灯活动,欣赏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花灯和其他手工艺术作品;组织他们到工艺厂,欣赏编织艺术和雕刻艺术作品,了解作品的特点、制作方法,体验手工艺术品的制作过程;组织参观当地民居建筑,欣赏具有乡土艺术特色的建筑艺术构件和整体建筑风格。如长乐学宫、客家围龙屋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不是单纯地看,而是积极的欣赏,大胆地评价,使学生在最贴近生活、最能真切感受的艺术作品熏陶中感受艺术美和生活美。这样,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美术鉴赏教学,既提高了学生鉴赏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了审美享受,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教师要勇于挑战传统,转换传统教学思维,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采用生动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生,努力为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高、审美情操的培养构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广东省五华县琴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