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教师蒙学素养培养的现实路径 正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教师蒙学素养培养的现实路径

2021-07-15 17:21 方卿 张颉 佟舒眉 今日文教2021、7、16、10
分享到: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方卿  张颉  佟舒眉

      一、幼儿教师职业教育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重大变化

      1..核心素养的提出。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2 .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关键词。以此为发端,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关键词。教育部和其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和教师,纷纷开始了各项改革探索和实践。从高考考试大纲到各阶段教育课程方案,从教学改革到课程改革,从学科设置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教师培训到考试评价等,几乎已经涉及教育方方面面。2018年中共中央、教育部联合颁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也多次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幼教行业在教育观念上、幼教形态上、整体面貌上、话语体系上都发生了令人可喜的变化。
      3. 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位置。“人文底蕴”作为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之一,被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人文底蕴主要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人文积淀的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情怀的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同时,在“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中,也强调了“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显然,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与此相对应,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明确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4 .幼儿教师职业教育亟需变革。作为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的质量不仅直接承继到小学教育,更对幼儿的各项核心素养起着启蒙、开端、定向、引领的作用。因此,虽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未涉及启蒙教育或幼儿学段,但毫无疑问的是:(1)幼儿教师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已被纳入其中;(2)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学前教育也必然从属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3)启蒙教育已被明确纳入《关于实施中华优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因此,学前教育亟需遵从核心素养培养需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朝着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迈进。
      二、蒙学是幼儿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作为本来就是启蒙教育的蒙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于学前教育的独有形式,有丰富的内容可以被挖掘和弘扬。
      1. 蒙学的本义即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蒙学是中国文化的特有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特有教育样式。蒙学最早可溯源到《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般说来,蒙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学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统称,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狭义的蒙学现在一般特指蒙学教材。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也不断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日常生活模式,蒙学深深植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世界”【1】 。
      2. 蒙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特点。蒙学起源于西周时期,汉魏以来以识字为目的的蒙学教材大量增多,隋唐五代蒙学教材内容向综合性蒙学教育转变,宋元明清时期,蒙学教材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涌现出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蒙学教材。【2】 蒙学教材内容可大致分为综合类、伦理类、历史类、诗歌类、名物类、工具类等,其主要特点为第一,集中识字,注重实用;第二,句式简短整齐,讲究押韵对仗;第三,内容丰富,知识面宽;第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伦理道德教育。【3】
      3. 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体系蒙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蒙学提高到核心素养层面,无论是扬弃说还是其他各种质疑,其指向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蒙学是不是可以适应和变化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事实是,蒙学并不是一个僵化不变的体系,在历史长河中,蒙学从西周肇始绵延三千余年至清末,其间在不断变化发展,“我国古代蒙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随着历朝历代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蒙学教育体系逐渐趋于成熟”【4】,“蒙学教材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蒙学教材是向着文、史、哲的综合发展的方向趋变的”【5】 。
      在西方现代教育体系引入中国后,蒙学教材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仍然被作为幼儿启蒙读物广泛流传。在文本方面,亦有众多版本调整。例如《三字经》经章太炎等人多次增改,内容已包含元、明、清、民国时期。有学者集纳《三字经》书目,仅民国期间新编类如《工农三字经》、《抗日三字经》等就达12种【6】 。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之中。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题为《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的署名文章,被视为90年代“国学热”兴起的标志。“国学热”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之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恢复与积累的结果,这一内在趋势是恒久而持续的。进入21世纪,国学热潮再度涌向新高。在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年”的2004年,围绕儿童读经展开的争论成为思想文化界的大事【7】 。蒙学,特别是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代表的蒙学教材的儿童诵读,作为国学热的一部分,重新回到了人们视野,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蒙学教材被重新印刷出版,儿童诵读蒙学教材成为很多儿童的启蒙教育方法之一,《百家姓》、《三字经》为代表的蒙学读物因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而被大众媒体传播,社会教育机构大量开设蒙学课程……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在新时代的启蒙教育阶段蒙学不能够适应时代、不能够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是恰恰相反,在21世纪,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学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作为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素材。
      三、加强幼儿教师职业教育蒙学素养的路径选择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蒙学作为幼儿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格外注意两个层面:面向幼儿的蒙学教育和面向职业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两个层面面向的对象不同,一是幼儿,一是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目的、内容、方法都必然有所不同。
由于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工程的引入仅几年时间,因此目前的职业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学生普遍未接受过以核心素养引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蒙学的相关知识,如果对此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毕业后难以承担幼儿核心素养教育以及蒙学教育。
      如何加强职业教育阶段幼儿教室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满足学前教育阶段以蒙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任务?笔者以为重点在于解决好以下问题:
      1. 关于幼儿阶段核心素养和政策衔接问题。只有明确了幼儿阶段核心素养,才能准确、有的放矢地变革幼儿阶段教育教学工作,进而传导到职业教育阶段对幼儿教师学生培养的变革。
      2.关于蒙学教材的争议问题。蒙学教材数量众多,各出版社出版的蒙学教材版本亦各不相同。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要。大师写小儿书,中国蒙学教材的编写修订本有著名学者亲力亲为的优良传统,如汉代史游,宋代朱熹,明代王守仁、方孝孺,清代王筠、民国章太炎、丰子恺等等,继承发扬这一传统,教育、文化、科研等政策层面,鼓励有关学前教育科研机构、学前教育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与历史学、文学、哲学、国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学者以及出版机构进行跨学科合作,对蒙学教材进行整理、修订、改编、补写等,以严谨的学术标准,以期出版一批虽各有不同观点、不同取舍、不同编辑理念和风格,但符合学前教育规律、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传统蒙学教材的新编本。
      3.研发并开设蒙学教育课程。目前,在大学语文之外,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很多高校均开设了与国学相关的课程,但在与学前教育相关的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中还需加大力度。作为职业教育的幼儿教师专业学生,不仅应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更有毕业后成为幼儿教师、向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因此,学前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学习并掌握学前教育中蒙学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将核心素养从理论框架落实到学前教育领域,进而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幼儿教师职业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改革要求将幼儿教师职业教育迅速做出相应的变革。
 
      [1] 李玲,中国传统蒙学的文化价值——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6月
      [2] 孙太雨,马彦超,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发展历史与启蒙教育特点,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李良品,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朱红,我国古代蒙学的发展述略,学理论,2013年14期
      [5] 钱东梅,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流变分析,语文学刊,2011年第19期
      [6] 陆林,历代三字经分类书目稿,文教资料,1995年01月05日
      [7] 梁涛,顾家宁,国学四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华读书报,2018年11月14日

                                            编辑:红研


好消息:2021全国素质教育新课堂教研成果评选开始了,主要有论文、课件、微课教案评选等。同时开展第十四届“正心杯”全国校园科幻写作绘画大赛。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报·今日文教》编辑部、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作家报社》、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华文教网等。咨询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分享到: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