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拓展途径

 

山西省原平市博物馆 杨涛

 

博物馆教育的落后现状及其局限性,那么怎样才能使博物馆教育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它的途径应该是什么?一种传统的见解认为,所谓博物馆的教育,就是收藏品的陈列、展览和讲解,如果把这一工作做好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也就有了成绩。另一种颇具革新精神的见解则认为,博物馆的教育,应当跳出它的围墙和展厅,扩大同外界合作,注意馆外的事情,把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视野放得大一些,使受教育者的面增大,受教育的内容更为广博。我们认为,陈列展览是拓展博物馆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应该尽力把它搞好,加上因人而异的讲解,向社会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及革新博物馆教育理念,优化博物馆部门的建设,加强与馆外机构的合作,使得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断得到拓展与有效发挥。

一、改善陈列设计的思路和手段,增强吸引力

陈列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主要手段,它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体现了博物馆藏品、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成果和重要标志。因此,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它能够反映出博物馆管理和施教的能力与水平。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以广大普通观众的需求为基础,重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尽量使展览内容与广大观众相贴近,充分展示博物馆的风采。

在展览的内容上,要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使博物馆的陈列成为反映和表现所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及自然科技的一个“窗口”。并要坚持少而精与丰富多彩相结合的原则,增强艺术性和趣味性,使观众真正想去看,乐于看,能在赏心悦目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地区性的博物馆或学校的博物馆,还要特别注意配合所在地区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陈列展览,从而使其能有效的服务于社会。

在展览形式上,要尽量采用各种先进的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努力打造精品陈列,最有效地吸引观众。要让观众有看、有动、有操作、有实验,以此来强化教育效果。如浙江自然博物馆利用多媒体触摸屏,由文字、影像、动画、音频、视频组成的多媒体资料库,图文并茂的介绍陈列展览中的动物、植物、地质的分类、演变进化过程以及动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自然界的奥妙,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备受广大观众欢迎。总之,只有较多的理解观众的心声,通晓他们的心态,捕捉住新的创意,才能搞出符合观众口味的展览,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讲解水平及质量

 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由此可见讲解工作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次成功的讲解,应该具备以下要素:1、在内容上应该是科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能使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兴趣盎然,乐意接受,能把观众的激情引向高潮。2、在讲解过程中,根据观众的要求和现实状况适时进行调整讲解的内容、方法和进度,与观众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的关系。3、讲解的语言是规范、亲切、自然的,同时也是艺术的,能使观众在审美的愉悦或情境的感染中接受教育。

 三、革新博物馆教育理念。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以丰富实物佐证,以自导式、探索式的学习为主,以启发诱导为目的,强调启发及诱导观众的求知兴趣,提供在其他正式教育机构进一步钻研学问的动力。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在“教”,而是在帮助观众学习,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来实现其教育功能。这一观念的提出要求博物馆树立起一种积极互动、启发诱导式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博物馆教育工作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