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动静结合,让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扎根 正文

动静结合,让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扎根

2022-04-19 09:25 陈利 今日文教周刊
贵州省习水县第五小学 陈利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与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直接的关联性。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给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了较多的困难。语文教师需要组织课堂纪律,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知识融入小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关键性环节,通过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动与静有效性的结合,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动静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的特点是爱玩、好动、模仿力强、思维较低,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需要语文教师以学生的特点为教学模式的核心,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建教学模式,实现语文的优质教学过程。情境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创建情境,让小学生在情景的吸引下产生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教师在情境中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了学生在爱玩、好动的状态下又掌握了语文知识。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实现动静结合
        上述可知小学生具有的个性特点,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原有的教学思想与策略,只采取一味传授知识的教学策略,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时时改变教学策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实现语文的优质教学过程[1]。在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教师要采取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有效性的传授,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或者是开始出现小动作、与其他同学玩闹时,教师要停止知识的单独传授过程,要把教学策略转变成与小学生互动的方式。通过由静转变成动的方式,使语文课堂根据学生的转变而转变,从而实现高质量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时,小学生会被小松鼠这三个字所吸引,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较为集中,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在这个时期进行讲解。当学生无法持续注意力时,教师不能继续单独讲解,而是要停止单独讲解,而是采取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利用用情境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在自已的身上。如“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小松鼠啊?”小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由于喜欢小松鼠,注意力又会转移到教师的身上,然后快速回答“喜欢”。教师再继续互动“你们能通过表演的方式,把小松鼠的动作表达出来吗?”小学生的积极性从此调动出来,纷纷举手想要上台表演。这时,教师要让三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表演小松鼠,一个表演松鼠妈妈,最后一个表演达尔文,将课文中表达的内容通过三人的表演给展现出来,从而在互动中学习了《达尔文和小松鼠》这篇文章。
        二、利用“动”的情境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维回归课堂
        小学生的好动性和自控能力差的特点,经常会给教师带来突发课堂事件。小学生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出怪动作或者是发出怪声音,由于小学生具有爱模仿的特点,以及极易受到感染的特点,一个学生做出怪动作或者是发出怪声音,其他学生会跟随这个学生[2]。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经常会板起面孔采取批评、镇压的方式指责学生,学生看到教师的生气面孔,容易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往后的学习。语文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以“动”的情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归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放置于做怪动作上,而是思维跟随教师的引导回归课堂,完成本节课的语文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一课时,语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具有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某位同学突然发出狮子的吼叫声。此叫声感染了其他学生,较多的学生跟着一起吼叫起来。语文教师看到这种情况,不要严厉批评,而是利用策略引导学生。教师让第一个发生狮子吼叫声的学生站起来:“你这只小狮子站起来!”然后,再指两个同学站起来:“你这两只小狮子也站起来!”三个学生站起来后,教师微笑的询问后两个站起来的小学生:“你们这两只小狮子正在睡觉,可是却被他的吼叫声吵醒了,你们喜欢他吗?”这两个小学生当然是不喜欢的,会直接回答:“不喜欢,太讨厌了!”教师再看向第一个小学生:“你这只小狮子让人讨厌了,以后你找他们玩,他们都不跟你玩了,你该怎么办呢?”第一小学生听完后陷入了沉默,正在思考以后要怎么办。教师看到三个学生都沉默了,教师把话题引入教学中:“你这只小狮子跟课文中的那只小狮子一样让人不喜欢了,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所有同学听到教师这句话后,都迫切的想知道文中的小狮子是怎样不让人喜欢了,注意力又回归至教师的身上,教师再引领小学生阅读课文,从而知道文中的小狮子为什么让人讨厌了,成功的完成了本节课的语文教学。
        三、采取以动制静的情境教学方式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经常会发生午后第一堂课睡觉的现象。语文教师要掌握午后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严厉的批评效果不佳。语文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特点,在此状态时采取以动制静的情境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活动起来,通过有趣味的活动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很有效的抵抗困意,过了午后的时间段,困意会自然消失,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进入语文课堂中学习[3]。
        例如,在学习《捞月亮》一课时,教师看到小学生都产生了困意,无法实现集中注意力的目标。教师可以让所有学生共同研究月亮是否能够被自已捞起来,准备好水和手电筒,让每个学生都到水里捞月亮。学生的注意力会从困意转移至水中。然后,通过自己捞月亮,看是否能够捞起。所有同学都试验过后,教师在提问学生“月亮能从水捞起来吗?”学生回答说“不能!”教师再次提问“那你们认为猴子能捞月吗?”学生对动物具有喜欢的特点,听到猴子会使注意力再次集中,教师在此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了语文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情境教学方式,能够使每节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有效创建。原因是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转变教学策略,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5,(01):19-20.
[2]廖运森.浅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育在线[C]. 2018.
[3]张伟屏.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问题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 2018.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