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
sitemap
tags
首页
>>
文教视点
>>
立德树人润无声 多元育人促成长
正文
立德树人润无声 多元育人促成长
2025-07-18 17:21
贾维斌 本站原创
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中学 贾维斌
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引领下,作为农村高中管理者,我们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农村教育中的特殊意义。面对学生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等现实挑战,我校以“五育并举”为框架,通过社团赋能、心理护航、多元评价等举措,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向好发展的育人路径,为教育强县建设注入基层活力。
一、立德筑基:以社团育魂厚植精神沃土
我校将德育、安全与社团活动深度融合。
1.细化措施,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教育要发展,安全是保障。学校通过制度建设强基、课程建设减压、心理普测预警、活动开展提神等措施加强校园安全防护。
2.德育为先,筑牢学生成长“压舱石”。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五育并举”。通过做实“孝恕”教育、强化激情教育、重视体育活动、加强劳动实践,努力达到以德修身,以智启慧,以体强身,以美养心,以劳育行的成效。
3.多元发展,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充分整合资源,开发出美术、书法、街舞、吉他、舞蹈、球类、棋类等23门社团课程;学校结合校情,确立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大文大理为主,艺术、小语种为辅),帮助学生实现“由平到奇”、“由通到精”的转变,助力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本科梦想。
二、育心固本:以“三维模式”守护心理健康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特点,构建“预防-干预-发展”的全链条心理健康体系。
1.全员筛查防未然
每学期开展心理测评,结合班主任动态观察,建立“一生一档”,对高风险学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2.课程赋能强韧性
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融入抗压训练、挫折教育实践;邀请优秀校友担任“成长导师”,以亲身经历破除“寒门难出贵子”的认知壁垒。
3.家校协同破孤岛
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心理健康微课提升家长认知;针对特殊学生,家校联合制定支持计划,形成“情感支持-行为指导-资源对接”的闭环。
三、树人铸梦:以多元路径拓宽成长通道
以“让每颗种子找到土壤”为理念,打破唯分数论,搭建个性化成长阶梯。
1.多维评价激潜能
建立学业发展、核心素养、特长培养等8维评价体系,通过“进步之星”案例会,让成长可视化。
2.生涯规划导方向
联合本地企业开展职业体验周,为每生配备“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帮助学生规划“学业——职业——人生”发展路径。
3.教师成长赋动能
实施“青蓝工程2.0”,要求青年教师兼任社团或心理辅导员,将育人成效纳入职称评审,推动教师从“教书”向“育人”转型。
教育强县需深耕每一寸乡土。我校将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信念,通过德育浸润、心理护航、多元培育,托举乡村学子的人生梦想,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智慧。
相关新闻
立德树人
多元育人
贾维斌
笑琰诗歌: 岁月里无声的姿态(四首)
“立德树人”背景下家校社育人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润物无声做安全 春风化雨护平安
立德树人背景下“三位一体”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无声间
香气四溢 润物无声
孜孜不倦育桃李 春风化雨润无声
立德树人,感恩教育永远在路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先树人 后树才
山东百万教师宣誓立德修身为人师表
教育部:加强中小学装备工作 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润物细无声
爱心呵护,润物无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www.zhwjw.net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中华文教网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
(www.zhwj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中华文教网
部分文章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妥善处理。
焦点阅读
315记者摄影家网诚招地市媒体采编,免费培训,可开通后台
公告!我院和编辑部搬迁宋庄
2025年素质教育新课堂录像优质课、论文、课件、微课、教案、教
笑琰:带领乐订坊在多元领域书写传奇的逐光者
频道精选
海上名家江鸟乙巳夏《茶诗》四首
求索出版社有限公司(QUEST PRESS LIMITED)在
蒋士成传入书林 石化人物飘墨香——参观国际化
经历转型挑战 武汉开发区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
罗建国老中医受邀出席国际中医文化交流活动&
梁贵贤女士受邀出席尼日利亚大使馆中尼中医文化
张照升:864自然疗法创始人,受邀出席中尼中医文
中尼中医文化交流活动在京举行,殷超睿先生受邀
杨思崇中医受邀出席尼日利亚大使馆中尼中医文化
下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电话:18610236845
客服qq:
421808130
邮件:zdkw2005@163.com
京ICP备10012388号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