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正文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2017-06-29 18:44 徐清 总课题组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 徐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而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多年实践中,总结利弊,再次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

1.课题立项研究背景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山东省、菏泽市教学、教研活动的窗口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体数学教师努力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课堂形式上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景象。但是随着近几年学校不断扩大,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我们发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困境: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2.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投入多,产出少;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对教学带来消极影响;4.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数学课堂没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寻求改革和突破,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数学有效教学上,创建高效课堂,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2.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教师积极构建有效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造就一支教学业务精干、科研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课题研究意义

虽然国内外已有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通性通法和理论层面上有精辟的研究,但具体到高中数学学科方面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因此,我们选择“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

4.课题概念界定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大家认为: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赫斯特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有自主权、能自我激发动机。这样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会学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属于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教师传授的大部分知识,还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做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而应该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三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概念”;四是“有效教学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五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六是“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他提出了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要求。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是有效教学提出了一套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的到研究中去,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研究过程

1.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课题组紧紧围绕《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方案》,结合方案制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在高一、高三学年,以时间为主线,统筹安排教学研究活动,突出月月有主题活动,开展系列有效教学实践活动。为圆满完成预定课题研究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教学实践法等,保障各项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1)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通过运用调查问卷,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收集高一学生行为、心态、追求、需求、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新特点。通过学生访谈、老师交流等形式,掌握曹县一中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年级个案、班级个案、个体个案的追踪分析,对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学的问题所在,收集相关调查材料数据,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参考数据,形成了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2)文献研究法——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有效教学》、《“新基础教育”论》、《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等相关文献材料,获取与课题所需信息(特别是《人民教育》刊登的郭思乐教授有关生本教育的研究),并将文献中有关有效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同时课题组将本课题中期研究成果《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中期成果汇报》编印成册,下发年级办公室,既方便老师相互交流和学习,也为后期课题研究积累成果素材。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围绕新环境下行为的变化、新角色下心态的改变、新制度下追求的变化、新身份下需求的变化、新知识下方法的变化,开展高一学生行为特点研究,结合曹县一中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高一学年的有效教学研究授课内容,课题组根据有效教学开展实践反馈,制定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将研究过程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

(4)个案研究法:对一些成功的教学课例进行研究,以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探索并总结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规律。加强校本教研,根据学生情况,运用“生本教学”理论,实施分组分层递进教学。在实践中,按照“生本教学”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组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组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5)教学实践法——课题组结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方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首先,完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其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活动,将学生课前研究、教师备课、学生课堂展示、教师课堂点评学生课后巩固等步骤和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以契合我校教学师生实践活动的需求,课题组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法,搭建老师课堂教学工作心得交流平台,收集研究活动记录,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有价值事件记录备案,初步建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途径。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对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与完善。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借鉴理论与经验,分析相关信息,调查研究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依据。

(2)高中数学有效备课策略研究:有效备课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3)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研究:教学准备的诸多策略要在教学方式的环节来展现,为此,本课题研究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作用,但不过于依赖多媒体,对不同课型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为有效教学课堂实施提供保障。

(4)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的一系列行为。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①学生的自学要有效;②教师的讲授要有效;教师的提问要有效;③学生的课后巩固要有效;④教学活动过程要有效。

(5)高中数学有效辅导的行为研究: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课间辅导、晚修辅导,坚持做到培优磨尖和纠偏辅弱的双落实。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6)高中数学有效改作研究:作业批改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教师要加强作业内容的研究与设计,提高作业内容的有效性,要加强重点知识板块和常见错误题型的研究,控制强度,保证频度,提高效度;同时对所布置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作业中反馈的问题及时有效纠正。

(7)高中数学有效检测研究:数学检测作为激励学生和反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加强对检测试题有效命制的把关力度,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达到有效命题。同时对检测认真批阅,认真评讲,并作好试卷分析。通过检测,要加强对学困生个体的分析和个别辅导,充分有效发挥数学检测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

(8)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课例、案例分析:课例分析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应变能力。对课例的解读和分析,既能在课例情境中学习和分享成功的经验,又能对照课例,学会解剖自己,发现不足,不断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教育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行为的完善。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及解决方法

(1)课题研究的难点一:有效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研究。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好一节合作探究教学课,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专业功底、教育教学思想、学科理论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力图通过实验研究,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并通过理论和实践探究,最终形成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难点二: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和学生对话”,激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激情。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大胆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与学生共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课堂教学只有在学生具有自律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的实施,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只有在学生具有自律能力的基础才能形成。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3)课题研究的难点解决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着重细化生本教学模式,分课型进行研究,尝试找到不同课型运用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逐步构建数学课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突破两点:一是精心设计自学提示,让自学指导成为桥梁,让自学指导成为拐杖,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与探索,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进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自学。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全面提高,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努力寻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二是突破教师“导”的艺术,将教师直面的引导提问,逐渐变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整体上构思,于细微处点拨。

高效的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4.课题研究主要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1)2016年1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坚持理论先行的原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任务。

(2)2016年2月,课题组集中讨论开题研究的情况,撰写《开题报告》,对初步形成的《开题报告》进行审订和修改补充,对研究的内容和课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教师教学的实际,在总结的基础上达成课题研究的共识。

(3)2016年3月,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安排,对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成效等。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1)2016年4月——2016年5月,课题组运用调查法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对学习情况的调查,收集材料,以问题为中心,讲述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案例。课题组根据调查反馈,调整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2)2016年5月——2016年6月,根据既定计划《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实践研究,积累分析活动案例,定期开展活动,记录并分析活动过程。

(3)2016年6月——2016年7月,课题组集中讨论研究进展的情况,撰写《中期报告》,汇总研究成果,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不断的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高效进行。

(4)2016年7月——2016年8月,根据前面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深入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收集有效教学素材,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5)2016年8月—2016年9月,形成成果阶段:根据有效教学研究实施情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刻录有效教学课件光盘、收集实施案例和研究论文。

(三)课题检查和总结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1)2016年10月,课题组组织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交流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将研究成果形成具校本特色、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校本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总结会。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 徐清

本课题自2016年1月经教育部总课题组立项以来,从曹县一中学生特点出发,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教学的内涵、原则等入手。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主线,结合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实践。创新方法,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实践系列有效教学活动,在加强学习与交流,参加各种业务竞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校本教研,奠定“有效课堂”基础;聚焦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狠下功夫,以生本教学为抓手,积极探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方式、有效教学的实施、有效辅导的行为、有效改作和有效检测、有效教学的课例、案例分析等方面结合不同的课型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课题组按照既定计划,经过课题组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曹县一中高一年级有效教学指导方案》、《关于曹县一中高一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教师教学设计课例集》、《课题研究论文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等丰硕成果。课题组成员实施课题研究步骤,不仅在有效教学理论上取得了一定成果,而且在课堂教学开展实践上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生本导学,以教促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教研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研究的效益日益凸显,影响进一步扩大,营造了学校良好教学氛围,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有效教学构建的行动措施及结论

  1.加强学习与交流,参加各种业务竞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念,是需要一个“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的持续吸收过程。课题组充分利用校区坚持引领教师层层学习有效教学:加强读书与交流,推介最新图书,重点是心理学、自主学习理论、课堂管理理论、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等,每一位教师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专著,积极撰写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理论学习交流会。同时,充分利用校区举行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教学研讨会,使课题组成员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交流,并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获得了宝贵的对策建议和意见。

  另外,课题组从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入手,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成功经验,举行各种听评课活动,以调动课题组成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如2016年6月参加校区说课比赛,2016年参加校区举行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以及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等。通过参与观摩听评,全面提升课题组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切实推进落实课堂有效教学。在各类活动中,我们还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关于有效教学的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设计以及课例的汇编等各种活动。鼓励他们将优秀的论文、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例推荐参加省、市级以上的“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优秀课例、”等评比和竞赛活动,高质量的论文送到专业杂志上去发表。

2.加强备课教研, 奠定“有效教学”基础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我们将每周周三上午第3、4节课确定为专题教研时间,开展有效教学教研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案例分析、问题会诊等形式,集中力量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备、说、授、评系列活动,做到有研究主题,有分析探讨,有总结点评,有感悟收获,有教后反思。通过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形成教案学案。

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2课时。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讲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学案,并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每周三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时,由备课组统一为同组每位教师配发、共享主讲人的教案、学案。主讲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可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在集体教研过程中,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案、学案进行分析研讨,经补充完善后,统一内容、重难点、学案、教学活动流程、典型例题以及作业等。

在集体研讨的结果基础上,针对所教授班级和学生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习惯和风格,教师个人对教案、学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即二次备课。教学实践之后,进行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备课组单位小,活动方便灵活,各成员间易于合作、交流,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优秀经验和方法的形成和推广,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便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形式既集中了集体智慧,又发挥了教师个人的特长,同时培养和带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3.聚焦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注重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时,教师在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的同时,从设计目标中寻求高效之本。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是不符合实际学情的,往往会导致全局的失败。有效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是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从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优化教学结构,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

兼顾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2)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观察一堂课,教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今,学生成了我们听课关注的主要对象,是有效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这是理念的更新与进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差、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落实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寻求对策,并坚持在实践中分析总结:

一是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师常常习惯性地充当了权威的角色,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堂主体的意识。二是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三是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贯彻落实。五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3)关注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

(4)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实施生本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为了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2016年10月,高一年级部在深入调研、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由本课题主持人徐清老师撰写了《曹县一中高一校区实施有效教学指导意见》,决定把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创建有效课堂作为当年教学教研重点的目标之一。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本课题组老师大力推行生本教学模式。生本教学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力求做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鼓励,让他们自己去评价。”

生本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学生”。使设计的前置作业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

(2)探究性原则: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教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主导性原则:学是主线,导是关键,备前置作业要在“如何导”上下功夫。

生本教学设计的要求

(1)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

  (2)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前置作业的出发点,了解学情,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

(3)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结构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求的问题。

  (4)生本教学设计应以个人设计为前提,以学为主,集体研讨优化设计,分层把关确保质量的操作流程。并通过轮流设计、交流研讨、课后反思、不断改进等措施,达到学生学有所得,师生共同成长的效果。

生本教学的实施

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在集体备课中敲定授课框架,分解任务,由本课题组富有经验的教师牵头编写完成细节。第二,各课题组教师负责实施。每节课上课前向学生印发前置作业,然后按前置作业设计分步推进,包括指导自学、问题思考、督促检查、随堂练习、集中讲解、归纳总结等。第三,确定和布置分层次完成的课后作业,对作业的批改和检查依学生的层次分别实行全收全改、抽查批改和面批面改。第四,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辅导课上限时解决。第五,通过“单元考”测试阶段性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弥补不足。

具体课堂环节分七步:①展示目标、分配任务——②组内分工、自主探究——③互助学习、相互答疑——④组内交流、达成共识——⑤小组代表、展示成果——⑥本组补充、纠正提高——⑦异组交流、质疑拓展

以上各环节,可以彼此交错,教师要适时调控,把握全局。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工程中,我们给老师与学生的导学关系定位为: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开车的司机”,而不是“坐车的乘客”;老师是“司机的教练”,而不是“开车的司机”,即老师给“司机”定出目的地,引导他自己开车到达,而不是老师亲自开车把学生带到目的地。让学生不仅享受到到达目的地的快乐,还享受到开车过程的喜悦,锻炼出能够自己到达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初步形成了“生本导学,以教促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通过两年的研究,课题组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认为高效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课堂组织的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二是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三是课堂形式的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四是课堂过程的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有效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老师以问题为载体,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科教学的具体模式多不同,但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分为六个环节:

  (1)明确目标:在前置作业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不懂得疑难问题,标出来。

  (3) 合作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

  (4) 展示点拨: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5) 盘点收获: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6) 达标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 徐清

在课题研究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因此,我们提出“有模式不惟模式”,要求每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究具有自己特点的学科模式、不同课型的模式。目前,课题组已经开发了新授课型、试卷讲评课型、复习课型、实验课型等多个不同课型的模式。具体结论如下:

一、构建有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

“先学”,不是单纯次序上的“先”学,而是学生自始至终的自主学习;“后教” 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教师在“教”,而是包括先学会的学生对暂时学不会的学生的“教”,教师对学生“先学”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教”,教师对个别学不会的学生进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要因“学”而“教”。)。

“三讲三不讲”原则。即重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总结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宽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并且要及时矫正、反馈。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的几种基本模式:

(1)教师发前置作业 — 学生读书预习自学 — 小组合作学习 — 提出问题 — 课堂交流讨论、探究 —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 巩固练习 — 课堂小结。

(2)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3)导学读标(学习目标)——自学释疑——精读探究——拓展训练——达标检测

新授课要求目的明确,内容科学,双基落实,方法恰当,效果显著。

  复习课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复习课应当做到基础知识的归类整理,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知识结构的再完善,解题规律的再揭示,巩固旧知、迁移新知。

 讲评课的基本环节:

课前:学生做题(练习或考试)—教师批阅—公布答案—学生自我订正。课堂:考情分析—交流研讨—探究释疑—学生自我整理—变式训练。讲评课应归纳正误得失,说明命题意图,揭示解题规律,分析错误原因,介绍典型解法,补充纠错练习。

加大学生练习时间、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每个学生必需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记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及有效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许多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他们遵循教学规律,关注全体学生,追求有效教学,大胆尝试,在课堂驾驭和执教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深受学生喜爱,在每年度的学生测评中,学生的成绩和认可度均在列前茅。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我们的每堂研讨课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老师在学校、市级各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评比中多次获奖。

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生本导学,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基本形成。并且由于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的位置,不断地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五、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课堂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含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科学规划以及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为此我们会同年级备课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反复研讨,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六、课题研究的效益日益凸显,影响进一步扩大

随着本课题的逐步实施和不断推开,2016年高考中,由本课题组老师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取得优异成绩,数学140分以上我校有11人全部出至课题组老师所带班级,并且有6人数学成绩进入全省前100名。我们以生本教学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成功的。生本有效教学成了学校教师争先尝试的教学模式,也吸引了周边一些兄弟学校教师到我校参观学习,课题研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学校领导从大局出发,更加注重学校的课堂改革,多次委派学校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用生本的理论武装自己,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学习先进的经验,取得了不菲的效益,带动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也再一次证明,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七、课题研究的启示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促使数学素养的形成,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巧学,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向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在课题的整个实践过程中始终进行着“教的有效性”、“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的有效性。

(一)“教”的有效性

要上好一堂高中数学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讲解例题多变化、分析思路常规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在本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必须体现: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2、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设计重过程体验,积极开展研究式自主学习,要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4、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则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行为。高中数学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它们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 我们要在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中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使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升华。

从教的方面来看,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发展者,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注重“五导”,即:导向、导趣、导疑、导法、导馈。 导向:教师根据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全面设计教学目标。目标预先给学生整体感知并被认同,善于对目标实施科学的揭示和分解,导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引导学生个性的张扬,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定向。

导趣: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而适度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善于撩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课堂开头新颖,有吸引力,中间有高潮,使学生心境不衰,结尾有余味,富有悬念,使学生自始至终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疑:教师要善于激起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收集学生发现的有新意、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和学生发现的问题的讨论,引发思维,要尽量做到延迟评价,使学生拥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并努力引导学生求新、求异。

导法: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深刻反思,对所学知识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印象,形成立体型知识网络。通过总结反思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

导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高质量的练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通过练习,借助同学们或老师的帮助,反馈学习状况,正确评判自己,及时矫正,及时补救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要适时、得法,贵在点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优化组合,使学生的“学”少走弯路,更具效益。

(二)“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只有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起来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开展的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才能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个目标。我们对“学”的研究的侧重点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涉及到学生自身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的主客观两大方面的诸多因素,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实践研究:

1、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专题讲座。什么是有效学习?开展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师、学生担当怎样的角色?对学习者有哪些新的要求?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其掌握基本要领。当然,学法指导单靠举办几个讲座是不够的,学法指导应融入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

2、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在“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必须先于“教”,因此,我们必须突出“学”,使“学”更具“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我们课题组成员把指导学生科学地“学”放在首要位子,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主动“学”的重要性,同时具备“学”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和环境的同时,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的方式有了彻底的改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凡,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状况。

3、发挥教法对学法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科水平、教学风格等对学生有很大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必须科学、灵活,起到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要尽可能展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初始的、原汁原味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来体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从学的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活动过程中自觉自愿地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操纵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指导学生逐步达到“五学”,即: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巧学。

愿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毅力和较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

乐学:视学习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得轻松愉悦。

会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新知的学习,有较强的领会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效果较好。

善学:善于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学习,善于自主、自控、自励,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巧学:学习技能和方法灵活、娴熟,学习省时省力效果好、效率高,能创造性地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的有效性

基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提高课时效率为抓手,同时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接受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预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实践, 确定了“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巩固延伸性训练的有效性→课后辅导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按照“五导”和“五学”的要求,积极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去操作,展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以“学习导引”为开端,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去预习新知、回忆旧知;整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学生以空间和时间,围绕新知和具体问题积极思维、自觉训练,在训练中掌握新知、学会方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理念。

进行“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估计能力、应变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导”至关重要,简明扼要的点评和总结至关重要,要真正实现设计的意图。

  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教学研究要求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经验、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出来.而教学理论的不足,将制约研究过程的发展。我们时时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并且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3.课题组对有效教学成果的推广认识还不够充分。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的追求,课题组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继续在实践中深入探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效。也将继续开设各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和研讨会,继续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省市专家和领导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希望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课题研究队伍中来,将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将课题成果推广开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效果,造福更多的学生。

  4.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是教学方面,今后,可以探索更多的形式下的有效教学,如向德育教育等方面延伸,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陈旭远 《福建教育》

[2] 《有效教学》 肖成全 辽宁师大出版社

[3]《“新基础教育”论》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

[4]《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国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魏清

[6]《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张璐 教育理论与实践

[7]《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 胡江倩 黑龙江教育

[8]《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欧阳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9]《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王曦 教育理论与实践

[10]《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诸葛宏 现代中小学教育

[11]《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陈理宣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12] 《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

[13]《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