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在高中民乐社团中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研究 正文

在高中民乐社团中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研究

2023-03-15 09:48 于晓波 今日文教周刊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于晓波
在高中民乐社团中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2020ZJY022 本课题为山东省淄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时间从2020年9月~2022年12月。课题主持人为中学副高级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与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音乐学院开展民族音乐研发合作。本课题依据经验中心论、现代课程理论、教学设计和评价理论等理论,构建了指向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民乐社团活动内容体系,形成了指向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民乐社团多种活动模式,形成了指向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音乐素质综合评价表和量化评分表,推动了传统民乐文化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升音乐素养是“新课标”对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提出的重要理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音乐实践应贯穿全部音乐教学活动。可以看出,音乐社团是学校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和重要途径,是落实“新课标”和“规程”要求的具体平台,是音乐课堂的重要补充。依托高中生音乐社团发展学生音乐学科艺术素养,可以加深高中生对音乐文化的深层次认识、深度理解。
       2.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音乐社团等实践活动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对于有效提高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等,将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
       3.目前高中民乐社团建设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本课题所在学校多年以来重视学科实践活动建设,成立了多类多个学生社团,较好促进了高中生学科素养发展。在市、县举行的“百灵”艺术节比赛中,学生演奏的民乐曲目连续获得一等奖,另外在高考艺考中,多人次以古筝、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专业考入知名大学。但深入调研、细致分析发现,目前高中音乐社团育人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高中学校民乐社团保障机制建设不健全、社团活动内容碎片化不系统、社团活动随意、模式滞后、缺少对社团的评价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发展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
       (二)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本课题从中国优秀传统民乐的视角出发,探究高中学生民乐社团与音乐学科素养的关系,构建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高中民乐社团建设与发展策略,补充了关于高中社团发展研究的数据资料。
       2.应用价值。本课题有效促进了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民乐作品的深度理解,增强了高中生的审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发展了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社团活动模式、典型案例等,为普通高中音乐教师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素养提供可借鉴思路和策略。
在高中民乐社团中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研究
       二、研究发现和结论
      (一)发现了制约高中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
       课题组以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全体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数据,结合对师生的座谈、访谈,课题组发现了以下四方面问题:
       1.学校民乐社团发展缺少保障机制。主要表现在一些问题还不清晰,实施起来很随意。如,高中民乐社团如何有效组建,高中民乐社团成员如何合理编配,高中民乐社团师资如何组建等。
       2.学校民乐社团内容碎片化不系统,还不能聚焦于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弘扬传统文化。我校现有民乐社团活动较注重乐器演奏技术的练习和培养,缺乏合理、统一的培养体系,缺乏适合高中学生心理阶段的创新作品,现有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现状,阻碍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文化理解。民乐社团的演奏展示机会少,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较弱。
       3.高中民乐社团活动随意、模式不清晰,还不能聚焦发展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调查中发现,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理解音乐作品需要反复聆听(审美感知)、亲身体验(艺术表现)和需要探究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文化理解),但缺乏有效引导和探索途径。78.1%的学生认为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学科素养“很有必要”,17.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只有2.1%的学生不确定,2.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4.针对高中民乐社团及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由于目前高中学校的“高考”任务特殊性,淡化了对于音乐学科的素养评价。而音乐学科也有其学科“特殊性”,无法单纯通过理论考试界定学科素养的达成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的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是现今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
     (二)建立了指向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助力高中民乐社团发展的保障机制
      1.形成了基于学情的高中民乐社团的分类组建机制。课题组基于学情,分类组建了六个民乐社团:以古筝乐器为主的“战台风”社团,以二胡乐器为主的“二泉映月”社团,以弹拨类乐器为主的“指尖精灵”社团,以打击乐器为主的“鼓乐铿锵”社团,以吹奏乐器为主的“笛箫韵”社团,以演奏训练为主的“指挥营”社团。
       2.建立了民乐社团成员的合理编配、梯度选拔。第一步,储备民乐社团的基础力量队员。课题组根据我校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民乐社团的基础力量以充实乐团队伍为主,培养学生基础的演奏能力,扩大民族器乐培养范围。第二步,优选民乐社团的骨干力量队员。优先选拔乐器方面有演奏基础的学生。从音乐理论知识、演奏技术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民乐社团的骨干力量。第三步,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乐队指挥。培养指挥对作品细节与整体结构的音乐处理能力,掌握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文化背景,引导团员采用最恰当的方式来演奏作品。
       3.形成了高中民乐社团师资的组建和指导机制。桓台二中民乐社团形成了以本校音乐教师为主力,聘请校外专业剧团演奏人员为辅助,有民乐特长和爱好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为助力的师资团队。教育资源的扩大,大大增强了民乐社团的演奏教学水平,提升了民乐社团学生的演奏表演能力。
     (三)构建了指向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民乐社团活动内容体系
      1.指向发展艺术表现力的基础训练活动内容。
      ⑴音阶练习活动内容。一是音阶练习的同时兼顾音准练习。采取“奏唱一体”的方式,注重音准的巩固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二是分组练习。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听辨,互相评价,并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高演奏技术,最后老师统一做出评价和指导。三是在作品中完善音阶练习。把作品中的音阶部分提炼出来,单独进行演奏练习,这样既能够做到音阶基础练习的技术巩固,又不耽误作品的整体演奏进程,是高中民乐社团可以普遍采用的练习方法之一。
      ⑵指法练习活动内容。在民乐社团成员演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课题组采取了适当的训练措施。首先,老生带新生的形式。其次,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队员,单独分组进行教学,训练遥指等难度较大的指法技巧,培养社团的中坚力量。第三,专业教师定期进行指导检查。
      2.指向增强文化理解的乐曲演奏活动内容。
     ⑴独奏练习内容。在器乐演奏的教学中,需要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作品的音准、节奏、音色、演奏技法等。那么在分小组进行独奏练习时,这些基本的技术都应掌握熟练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⑵合奏练习内容。首先,进行分声部练习。单声部学习新作品,比全团学习速度更快,也更加精细。每个声部的负责人掌握本小组的练习状况,给予具体的指导,使排练细化,各个方面更加符合合奏的质量要求。其次,进行合奏练习。各声部演奏者之间要相互协作,互相照顾,由此也锻炼了演奏成员的综合协作能力。民乐合奏对于作品的最后效果也要求更高,如各声部的音色对比美、音乐乐感美等。
       3.指向体验审美感知的活动内容。
      ⑴体验音色美活动内容。“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音色特点。学生在合奏练习的活动中,不仅可以熟知一种乐器的音色,还能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乐队其它乐器的音色美。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的同时,更渗透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⑵体验乐感美活动内容。课题组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在领悟作品的内涵后,按作品需要进行演奏。在此研究过程中,注重每一小节中每一个细节的变化,从而在学生演绎作品乐感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在高中民乐社团中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研究
     (四)形成了指向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民乐社团多种活动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不断学习、探索,大量讨论、集体备课,根据实际教学活动和内容,逐渐形成了“旧曲新奏”“乐器传展”“弹奏尝试”“文化理解”四种活动模式。
      1.“旧曲新奏”活动模式。即,将民乐演奏曲目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扩展优化,使其更好的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该模式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根据教学需要,对既有作品进行改编,包括演奏形式的替换、对乐曲音乐要素的改编等。二是进行改编后的演奏,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奏活动。三是从音乐要素方面分析“旧曲新奏”的对比,并能总结延伸。
      2.“乐器传展”活动模式。即,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引导学生近距离地体验各种民族乐器,了解掌握乐器的构造及演奏基础知识。首先观察体验乐器实物认识乐器的构造等,其次了解乐器的发展渊源、背景,进一步感受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3.“弹奏尝试”活动模式。即,在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在“乐器传展”的基础上,在教师及民乐社团成员的带领下,学会简单演奏方法,练习作品或者作品片段的演奏技术,并进行现场演奏尝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4.“文化理解”活动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整理、收集器乐、乐器的发展背景和文化内涵。二是感受器乐演奏过程中民乐的独特魅力。三是通过民乐演奏体验和尝试,激发深厚的民族情感,升华对原教材内容的文化理解。
      (五)形成了指向高中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音乐素质综合评价表和量化评分表
      课题组通过实践教学研究,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大学科素养为基础,依据差异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原则,确立了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主体,研制了普通高中生音乐素质综合评价表和量化评分表。
在高中民乐社团中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研究
       三、研究成果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分别发表了多篇国家级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本社团被评为淄博市“百佳”学生社团的称号。
       本课题研究成果真实有效,在全市高中音乐教研会议上进行交流并推广,推广过程中有效推动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各领域、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拓展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信,实现了学科素养提升的预期目标。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