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正文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2017-06-29 19:02 肖永梅 总课题组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菏泽市开发区岳程岳楼小学 肖永梅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的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一)支撑性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二) 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A 忽视写作兴趣的激发。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流行着“教师布置写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是,从实质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写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而且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

  B 读写结合不紧密,有些课文不论是从结构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其独特之处,是我们训练写作文的好材料,比如续写课文结尾,利用课文留白补写等,如果利用起来,就是为学生的写作立了一个坡度。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不善于运用这样的机会,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完全脱离,错失了很好的写作资源。

  C 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教师要求写的内容不是学生亲自体验过的,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情,没有体验,学生就会大谈空谈,说假话,写假作文,由此,学生对写作没了感觉。

  D 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老师不做及时修改和点评,学生写完便石沉大海,隔的时间长了,学生写作时的那点灵感烟消云散,小学生的兴趣本来就处于不稳定状态,不进行及时有益的反馈,学生就没有了写作的兴趣。

  2、学生方面:

  A 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自信心不足,有较强的为难情绪。而作文教学的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倾向是造成小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学生生活素材的缺乏,对生活缺乏观察、发现、洞察力、感悟力,不能很好地捕捉到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写作内容受生活环境的限制,比如他们除了在学校读书,回家就是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等,与外界没有过多的接触,自然就不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C 学生不善于随时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 写作教学未来趋势

       在国外,写作教学的总体趋势是生活化、实用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置身于森林、田野、果园、草地、河边等这些神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在国内也有很多地区 “生活化作文教学”、 “高效作文”等课题都有了一定成果和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这一课题。小学生快乐作文,不仅有益于学生语言文字的丰富,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乐园里快乐成长。学生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从而享受自主作文的快乐。

 二、 课题的界定:

        “快乐”: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一种最大多数个体向往的美好境界。“快乐”既是对学生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追求。

        “快乐作文”的含义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它是运用直观、激励、艺术、操作、情感等刺激手段,创设和引导学生进入富有动态的、探究的、兴趣的、快乐的写作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进行情感迁移,吸引稳定学生注意,使学生全身心地通过对事物观察,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思维的整理加工,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行                          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愉悦的心境中去学习写作、抒发表达,提高学生个性规范的言语表达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快乐作文”教学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情感效应,在外部多元、直观等方面刺激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进而引起情感上的欢悦、唤醒、鼓舞、充实或悲哀等。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样,都是每个人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书面表达较之口头表达,更具简洁性、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我们往往碰到或听说这样的情况:讲话人讲了一番话,听众反映不错,可是根据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出来一看,就发现有些地方重复、不连贯,甚至有些语句不大通。这些毛病在听的时候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口头讲的时候,听的对象就在眼前,有当时的语言环境,讲话人还可以用声调、手势来帮忙,而一旦写成文字就不同了,语调、手势不能借用了,全要靠文字来表情达意。作文教学的特定任务,正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文字来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了,学生将终身受益。

(二)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的这些内容都是观察和思维的结果。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例如,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固然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观察、思维活动正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习作,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我们要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意义,使作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充分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意义重大,因此快乐作文教学更是未来发展的潮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

 1、本课题研究的是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所见所闻来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快乐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2、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本课题研究的根就在此。

(二)理论依据

        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毛泽东更指明: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陶行知也曾经提出:把校园变成乐园。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有关政策依据,结合研究经验,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为中段、高段两个学段制定《小学生快乐作文途径与实施的教育目标》。

      近年来,李白坚等著名特级教师大力提倡“快乐作文”,倡导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把快乐还给学生。将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敏于观察,勤于阅读,乐于体验与交流,将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使作文成为生活需要,成为有趣的快乐体验。从根本上还小学作文教学的阳光和蓝天。国内外许多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

      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快乐作文教学作一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调查研究,立足现实,把握动态,紧跟形势,和着课改的节拍,加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质,读写结合,并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最得益。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营造宽松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小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并享受习作的快乐,使习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情感和生活的需要。

    3、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周边事物的兴趣,观察事物,拓宽视野,积累快乐写作的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构建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谈——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引导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有了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指点”与“疏导”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让其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在作文中说心里话,抒真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写作成功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因此,教师应一方面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日记和文章;另一方面教师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情感,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写作,提高习作能力。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写的基础,读得多,写起来方可才思奔涌。因此,多读多积累,对学生的习作大有其效。首先让学生精读课本中的一切课文,从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了解文章千姿百态的写作特点、领会如何谋篇布局等。其中,适时的通过老师的读诗诵文,唱念作势,抑扬顿挫,以声传情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魔力”,使他们和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乐不思蜀、乐此不疲!此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博览群书,吸收语言精华,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体验文学的魅力,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打下功底,当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总之一句话,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积累作文底蕴,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的目的。

2、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如果说强烈的写作兴趣是最好的写作指导老师,那么,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是写作成功之母。在应试教育非常顽固的现实下,如何将已经激发起来的学生的写作兴趣稳固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

(1)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很了得,但没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2)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

(3)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大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3、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阶段性计划或小学生不同年龄及其心理特征,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设计出符合快乐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营造宽松的习作氛围,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和成功感。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要研究以下新训练:如口语交际的训练、生活体验的训练、阅读感受的训练、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等。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

    4、研究如何评价学生习作,营造激励竞争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激励竞争的氛围,建立激励竞争的机制,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在竞争中实现自我,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本课题实施后,我们将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调查;对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作的积极主动性、作文的水平等长期跟踪调查,并建立建全资料袋。

  2、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随时注意积累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资料,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4、文献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研究对象

岳程岳楼小学 三----六年级学生。

  八、研究步骤及保障条件

(一)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建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前期调查,制定研究计划和修改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6年5月----2017年1月)进一

步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及时调整研究计划、方案。

3.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5月)整理课题研究

资料对研究中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袁浩 宁益民著:《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陈大权:《加强习作规划,促进课程建设》,《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年第2期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

 菏泽市开发区岳楼小学 肖永梅  

 

         小学生快乐作文是让学生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身体验生活,参与实践活动,体会乐趣,表达内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提出“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是希望通过一年的研究,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以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改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堪忧现状。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在写作中感受作文的快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作文教学,并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起到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和有关体验性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让他们体验作文素材动态生成的过程,从而了解掌握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有米之炊”。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初步洞悉小学生作文动态生成的基本规律;更新、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和作文教学质量。

二、 课题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准备阶段(组织、启动)

      在这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和领会课题方案,总结前阶段课题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确定本阶段课题研究的方案和阶段计划,使课题组的每个教师对本课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明确课题分工。

首先,主要着重提高课研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研究方案,做好学习笔记、摘抄,写好心得体会或教学随笔,使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

      其次,主要开展前期调查并对学生作文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问题。

  (1)作文内容单一。好多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比如一次作文题目为《我的课余生活》,学生除了写看电视、做作业、上辅导班之外没什么内容可写。好像除了这些,他们的生活是一张白纸了,还有的学生没什么好写就干脆从作文书上抄一篇。

  (2)作文技能普遍较差。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语言具体 生动、有感染力的很少。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啰嗦,其中语言不流畅、 语句不通顺。写作格式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 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的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

  (3)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 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写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

  (4)学生畏惧作文。学生一听到作文就头疼,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学生或班级的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参加课研的老师做了细致的分析。

第三. 制订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论证方案后修改。制订课题工作计划,加强快乐写作理论的学习与搜集,初步形成快乐写作的系列策略;初步形成以表达能力为核心的作文训练目标与实施方案,为整体方案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实施阶段(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实践与反思阶段

        把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和实施的研究课题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去,我们规定凡是作文课题组的实验教师都必须上作文研讨课、示范课,这两年,几乎每位实验教师都上了课题组的作文研讨课。 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水平, 这些课,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动口,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教法灵活,在课堂中真正把课堂作为中心,指导学生自主口语交际,自主习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和研究阶段

  开展教学研究,调整和修改实施方案,指导、全面落实课题研究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1、平时朋友式的交流。课余我常与学生交流对人对事对文章对人生的看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有话就说”的习惯。作为老师,我从来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尽力做到平易近人,与学生亲近交流,让学生们在心里先认可我这个可以倾诉的大朋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常与学生聊天,谈学习,说工作,谈人生,论时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用亲切的话语和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随机说出自己的想法,寓教于谈,潜于默化。这样学生既有交流的伙伴,又有所收获,而我则通过这种朋友式的交流,既了解了学生,又让学生养成了有话就说的习惯。

2、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说。虽然平时学生很多话说,特别是自习课时,往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甚至会出现因为学生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情况,但是在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问题需要大家交流的时候,学生却无话可说。所以,语文课时,我为了鼓励学生说话,采取奖励政策:只要在老师提问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回答得精彩的同学,课外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不用做老师布置的那些机械性的作业。学生是怕做作业的,特别是那些机械性作业。所以,每当我上课提问时,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纷纷发言谈体会,说感想,论方法。学生说话的兴趣浓了,思维也就广阔了,对课文的知识点的理解也就多了点渠道,领悟文章的内容也就更容易些了,并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写的能力的提高。

 3、课堂上我还常采用“传帮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说。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他人交流,课堂上也极少主动发言,这种情况无疑会影响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我就把他们分到各组,由那些平时善于发言的同学来带动,让那些善于发言的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起到推动作用。这样,在同学与同学之间毫无芥蒂的情况下,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自然而然也就参与到了小组讨论中。有了说话的氛围,说话的兴趣就提高了。在组织小组的基础上,我还让同桌之间也可进行互说,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听得懂,并且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他人的所思所想。这样通过学中说,学中问,学问就会有长进。我还有针对的点名发言,让他们从说中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得到同学们的羡慕,感受到乐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4、 习作课时给学生创设“说”的机会。指导习作,我做到因材施教,面对50人的大班级,对各种层次的学生进行习作探讨提问。例如在教习作《自我介绍》中,很多学生在分组介绍自己后,我就有针对性地向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名提问,全方位的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引导他们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思想品质等方面来体现自己特点。经过老师的点拨,生与生之间进行互说,选材的方法也掌握了,使这次的习作学生们都写得很有特色,写出了自己的个性。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平时课堂观察,学生思维活跃,通过实践,学生不再惧怕习作,能感受到习作的过程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 并在习作中积累语言、增强体验、陶冶情操,使他们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老师不怕教作文,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招式,教学模式。都不怕了, 那么写作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就是轻松的快乐的过程。具体的成果如下:

1、 学生的习作态度在改变:通过研究,学生不再惧怕习作,习作从被动、 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写作兴趣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由原来的“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2、学生的习作表现: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能不拘形式地自由 表达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感受到习作的过程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 他们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3、所取得的成果: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年轻教师需要克服不敢放手,担心学生搅乱了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

2、课程教学中面向全体不够。

(二) 改进措施

1、注意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师论文,教学实例,学生学习的成果等。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真正服务于课题。

3、在课堂中继续深入的进行快乐作文的教学,做好反思工作,完善课堂教学。

 四、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把教师的生成与学生的生成有效融合起来,力争在活动内容方式上有所创新。

2、课题组成员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题培训。

4、组织专题理论讲座,观看优秀录像、视频、提高参加课研教师的研究水平。

5、更好的诊断小学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课题的有效度,进一步丰富快乐作文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半年来,围绕课题我们作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还有许多不足,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坚信,有市、县教研室的各位领导和课题指导老师的支持与指导,有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小学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一定会顺利的开展下去,并最终高标准结题。

 

 《小学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菏泽市开发区岳程岳楼小学 肖永梅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的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一)支撑性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二) 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A 忽视写作兴趣的激发。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流行着“教师布置写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是,从实质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写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而且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

  B 读写结合不紧密,有些课文不论是从结构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其独特之处,是我们训练写作文的好材料,比如续写课文结尾,利用课文留白补写等,如果利用起来,就为学生的写作立了一个坡度。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不善于运用这样的机会,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完全脱离,错失了很好的写作资源。

  C 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教师要求写的内容不是学生亲自体验过的,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情,没有体验,学生就会大谈空谈,说假话,写假作文,由此,学生对写作没了感觉。

  D 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老师不做及时修改和点评,学生写完便石沉大海,隔的时间长了,学生写作时的那点灵感烟消云散,小学生的兴趣本来就处于不稳定状态,不进行及时有益的反馈,学生就没有了写作的兴趣。

  2、学生方面:

  A 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自信心不足,有较强的为难情绪。而作文教学的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倾向是造成小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学生生活素材的缺乏,对生活缺乏观察、发现、洞察力、感悟力,不能很好地捕捉到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写作内容受生活环境的限制,比如他们除了在学校读书,回家就是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等,与外界没有过多的接触,自然就不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C 学生不善于随时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 写作教学未来趋势

      在国外,写作教学的总体趋势是生活化、实用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置身于森林、田野、果园、草地、河边等这些神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在国内也有很多地区 “生活化作文教学”、 “快乐作文”等课题都有了一定成果和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快乐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小学生快乐作文,不仅有益于学生语言文字的丰富,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乐园里快乐成长。学生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从而享受自主作文的快乐。

 

二、 课题的界定:

       “快乐”: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一种最大多数个体心向往之的美好境界。“快乐”既是对学生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追求。

      “快乐作文”的含义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它是运用直观、激励、艺术、操作、情感等刺激手段,创设和引导学生进入富有动态的、探究的、兴趣的、快乐的写作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进行情感迁移,吸引稳定学生注意,使学生全身心地通过对事物观察,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思维的整理加工,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行                         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愉悦的心境中去学习写作、抒发表达,提高学生个性规范的言语表达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快乐作文”教学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情感效应,在外部多元、直观等方面刺激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进而引起情感上的欢悦、唤醒、鼓舞、充实或悲哀等。“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样,都是每个人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书面表达较之口头表达,更具简洁性、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我们往往碰到或听说这样的情况:讲话人讲了一番话,听众反映不错,可是根据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出来一看,就发现有些地方重复、不连贯,甚至有些语句不大通。这些毛病在听的时候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口头讲的时候,听的对象就在眼前,有当时的语言环境,讲话人还可以用声调、手势来帮忙,而一旦写成文字就不同了,语调、手势不能借用了,全要靠文字来表情达意。作文教学的特定任务,正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文字来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了,学生将终身受益。

(二)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的这些内容都是观察和思维的结果。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例如,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固然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观察、思维活动正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习作,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我们要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意义,使作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充分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意义重大,因此快乐作文教学更是未来发展的潮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四、 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

  1、本课题研究的是快乐作文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所见所闻来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快乐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2、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本课题研究的根就在此。

(二)理论依据

       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毛泽东更指明: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陶行知也曾经提出:把校园变成乐园。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有关政策依据,结合研究经验,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为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学段制定《小学生快乐作文教育目标》。

        近年来,李白坚等著名特级教师大力提倡“快乐作文”,倡导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把快乐还给学生。将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敏于观察,勤于阅读,乐于体验与交流,将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使作文成为生活需要,成为有趣的快乐体验。从根本上还小学作文教学的阳光和蓝天。国内外许多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进行了学多大胆的尝试。

        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快乐作文教学作一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调查研究,立足现实,把握动态,紧跟形势,和着课改的节拍,加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质,读写结合,并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最得益。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营造宽松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小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并享受习作的快乐,使习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情感和生活的需要。

    3、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周边事物的兴趣,观察事物,拓宽视野,积累快乐写作的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构建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谈——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引导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有了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指点”与“疏导”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让其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在作文中说心里话,抒真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写作成功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因此,教师应一方面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日记和文章;另一方面教师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情感,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写作,提高习作能力。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写的基础,读得多,写起来方可才思奔涌。因此,多读多积累,对学生的习作大有其效。首先让学生精读课本中的一切课文,从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了解文章千姿百态的写作特点、领会如何谋篇布局等。其中,适时的通过老师的读诗诵文,唱念作势,抑扬顿挫,以声传情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魔力”,使他们和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乐不思蜀、乐此不疲!此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博览群书,吸收语言精华,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体验文学的魅力,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打下功底,当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总之一句话,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积累作文底蕴,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的目的。

2、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如果说强烈的写作兴趣是最好的写作指导老师,那么,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是写作成功之母。在应试教育非常顽固的现实下,如何将已经激发起来的学生的写作兴趣稳固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

(1)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很了得,但没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2)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

(3)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大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3、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阶段性计划或小学生不同年龄及其心理特征,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设计出符合快乐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营造宽松的习作氛围,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和成功感。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要研究以下新训练:如口语交际的训练、生活体验的训练、阅读感受的训练、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等。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

  4、研究如何评价学生习作,营造激励竞争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激励竞争的氛围,建立激励竞争的机制,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在竞争中实现自我,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本课题实施后,我们将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调查;对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作的积极主动性、作文的水平等长期跟踪调查,并建立建全资料袋。

  2、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随时注意积累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资料,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4、文献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研究对象

岳程岳楼小学 三----六年级学生。   

  八、研究步骤及保障条件

(一)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4月)建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前期调查,制定研究计划和修改研究方案。

2、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6年5月----2016年10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及时调整研究计划、方案。

3、 总结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对研究中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二)保障条件与优势:

  1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几年来曾参与过多个市、区级课题,并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对立体化教学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可以迁移的理论基础。
  2、本课题组成员向来关注作文教学,在课题研究之前就已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九、课题研究成果:

第一,精心打造快乐的作文课堂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中、高年段学生生活内容、学习内容、思想实际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快乐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使作文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师生有趣的快乐体验,从而彻底改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尝试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作文课堂,实践新颖的评价方式,精心打造快乐的作文课堂。

 (一)、创造开放课堂,在多样的方法活动中体验快乐

         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让课堂开放起来,让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大作文课堂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1.教学方法形式多。

      有感兴趣的材料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还得进一步在操作上花力气、有突破。因此,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我们提倡“活动化、趣味化、体验化、多样化”,努力让学生在多形式中体验快乐,如:说与写结合、听与写结合、画与写结合、读与写结合、玩与写结合、操作与写结合、吃与写结合、观察与写结合、想象与写结合、采访与写结合、调查研究与写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中快乐地写作,在快乐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为例,七大单元中有看老师表演小品后写人物动作的,有创设真实情境后写人物活动的,有看录像后写动物活动的,有带学生实地观察后写动态景物的,如图: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有组织各类比赛后写活动场面的,比如: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看图写想象作文的,还有利用科学实验写实验趣味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观察、体验,获得真切感受,而后尽情抒写,一吐为快。


2.指导过程有先后。

        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中指导,三是作后指导。而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正如南宋诗人谢枋得所说:“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

        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习作指导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作前指导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话与习作的欲望,打开思路,指导宜粗不宜细,旨在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及时书写,感受到快速写作、一吐为快的快乐。作中指导带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重在发现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宜细不宜粗,及时评价,及时修改,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提升的快乐。作后讲评主要是本次习作的全面展示,重在肯定,重在激励,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3.习作日记同步走。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平时写小日记(内容不限,篇幅随意),节假日写大日记(内容不限,篇幅在400字以上)。学生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写人的,有记事的,有写景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影视观感的。

学生喜欢日记这种表达方式。因为随心随意,亲切自然,能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很多学生都说他们迷上了写日记,若一天不写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更喜欢老师评讲日记。每次日记一交上来就催老师快点批阅,早点评讲。为了写日记,学生自觉地关注起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来。因此,让学生写日记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何洁同学在一篇日记中写道:

       写了这几个星期的日记,我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初写日记,我常常不知写什么好,苦思冥想才能想起一两件可写的事。于是,我就学会每天都收集材料,比如学校大事,同学之间的事,或学课文的感想、自己由看到某处景物联想到的。你还别说,经过我一番观察,我才知道原来身边有许多事是有趣的,是很值得记下来的。所以每天晚上回家,我总是先把当天所见,所闻或所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然后挑出一件自己认为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写进日记里,而且我常常很快就能写完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日记,这是因为我仔细观察了,对要写的事很了解,所以文思如泉,下笔成章。

        写日记不仅使我爱上了观察身边的事物,更锻炼了我的写作水平。

        就说近期考第一、二单元语文的考试作文吧,以前一提考试作文我就头疼,不是怕中心不明确,就是怕写得不流畅。但这次写考试作文,我心中的顾虑都不见了,一看题目,略加思索,就“唰唰唰”地写起来,而且写出来的作文自我感觉还不错。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每天都在写,这样一来,我与作文就亲近了不少。因为写得多,因为听老师评得多,我觉得写作其实很简单,很容易,很快乐。

        写日记能让我把心中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倾吐出来。我发觉,日记本已经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说的是要多练笔,按照一定的方法科学地练笔。

         日记教学一直是我校习作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书写生活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困惑。老师们觉得一些语感与积累较好的同学日记水平就高,而且越写越好。而另一些同学则写来写去写不好,写了一个学期水平也没什么大提高。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写日记是自由的,无序的,无序的练习不容易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因此,我们树立大作文观,提出“提笔即是作文时”,将快乐作文的序列训练与自由日记打通。在进行序列训练时,在保证主要训练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提倡老师能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当时实际情况在内容上作相应的调整,写作就像写日记一样自然,写当时发生的,写正在进行的。同时,每个序列的最后几次练笔让学生根据大目标自由选择内容写,尽量写当天或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我们要求教师时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点拨学生发现生活材料,而后自由抒写。实践证明,习作与日记结合,课内与课外同步,规范与自由相融,这是让学生两条腿走路,因此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4.加强课内外阅读,提高写作。

       从四年级开始,宋老师就指导、布置学生剪报评报。学生要完成这样的作业,先必须找些近期的报纸来读一读,然后选择自己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剪贴下来,再就剪贴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项练习一般一周做一次,周末完成,周一上交。要求用A4纸作底,将选好的报纸剪贴在A4纸上,点评根据自己对报纸内容的理解可长可短,还可以对版面作适当的装饰。

        学生每次交上来的作品,看后都让人激动不已,收获多多。一周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各种奇闻轶事,尽在其中。更有趣的是孩子们以他们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对这些大事小情发表的见解。

        刘家乐同学在评《写给离家出走的女儿》中写道:“文中的甜甜,你瞧瞧,虽然你并不爱你妈妈,但是她却非常爱你,她还愿意用100条生命来换你的生命。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不少快乐的时光吧?这可是你的妈妈给的,也许你认为这不算什么。可是,你的妈妈这样爱你,你怎么忍心伤她的心?”

        每次,学生的剪报评报交上来后,老师总是先迫不及待地浏览一遍,再一份一份细细品读。平时不看电视不看报的我,看学生的剪报评报,既阅读了各类新闻,又解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想动向,真是一举两得。

学生的剪报评报中好的报料,好的评议,好的版面设计对其他学生又是一种学习资源。所以,每次练习,我都要从中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出来,一是对做得好的同学表示褒奖、鼓励,二是让全班同学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同时这些好的作品也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启发其他学生怎样选择报料内容,怎样点评,怎样把版面设计得漂亮一些。

        经过近一年的坚持训练,因为经常看报,因为要求评报,所以学生养成了阅读思考的习惯。听过宋老师班的课的老师都说他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很多学生对一些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应该有剪报评报训练的功劳在里面。

平时要是哪周没布置剪报评报练习,学生会觉得少了一次展示才艺或享受阅读新闻大餐的机会,会问老师为什么不布置这项练习。可见,剪报评报练习老师爱看,学生爱做,应该对促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写作有益。

        作文真是离不开阅读,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既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更为学生“落雨”布下了一朵朵云。譬如,日诵古诗与名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积累,使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跳跃着“名句典故”,可谓“文化味”浓厚;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每学期邀请名师来校讲课,让学生与写作名师零距离,既学到了习作的好方法,又燃起了学生成为“小小作家”的欲望;组织师生共读佳作名著并书写阅读报告,开展班内校内 “阅读之星”“书香之班”的评比,学生浸润在名著美文之中,对其写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还每年举办读书活动、阅读大赛;经常写读书笔记,摘抄剪贴佳作,做美文赏析等。可以说,打造“书香校园”对有效实施本课题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5.精彩活动促发展。

      开放的课堂是生动的,活动的作文是精彩的。在我们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训练学生在知觉、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使他们逐步做到能广泛地、灵敏地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大脑中具有一个情、声、色、味、形俱全的立体的客观世界,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作文材料库房。”

       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练习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各个年级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程度、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如:每年学校开展不同的作文比赛活动, 比如以<<写作,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编写班歌、编写作文剧等形式,将写作与活动紧紧融合在一起。进行学生优秀作文评比;当场写话比赛、作文大赛;各年级的作文调查活动;组织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剧表演,高年级学生进行散文朗诵;优秀习作日记本评比、活动创意设计,写一写外出游玩的建议,给校长的一封信,各类小报设计评比等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自主、快乐地写作,在玩与写的过程中提高了习作能力。

 (二)、创新评价机制,在多元的品评方式中享受快乐

1.改革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成绩通常以等级来评定,许多老师批分严格,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得不到一个“优秀”,这无疑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儿童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胜心、求成欲、威望需要是儿童作文洞中的重要成分。这是一种追求他人对自己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成就动机。它实质上是一种取得成就和获得在集体或朋友中的威望的一种需要。”

        为此,我们大胆改革习作评价方式,实施让学生快乐作文的“2+2策略”,即改变作文批改方法和形式的2大提倡,提倡新的评价方法——“等级+附加分”,提倡新的批语形式——“批语”变“心语”;拓宽讲评渠道的2大途径,课堂共享——“作文一品香”。

        “等级+附加分”:指出“等级”要舍得给“优秀”,附加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用星或笑脸、大拇指等标志性的图案来表示,以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我们指出,老师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打破“等级+附加分”的评价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如中年级的老师就用星数和漂亮的印章来评价,星数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写得特别好的地方加盖学生喜爱的可爱印章,从而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同时,加入“自评”与“家长或朋友评价”栏目,打破老师是唯一评判者的传统格局。

           “批语”变“心语”:改变传统习作中空洞俗套的评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句充满鼓励的心里话,具有指导性的真诚中肯的建议:“你写的这篇文章我读了很感动。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以情动人’。作文也好,做人也罢,‘情真’最重要。”“好!继续努力!不久的将来,你会是一个小作家!”“我很欣赏你文中的人物对话,简洁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果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态,也许会更传神。”同时,也鼓励学生将习作与家人和伙伴进行分享,并邀请他们为作文写上评语。这既增加了学生习作的成就感,同时也强化了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作文一品香”:每周至少两次评讲学生习作。主要品评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每次讲评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次推出一到两位作文进步大的同学,称之为“作文黑马”,对他们进行热情洋溢的,甚至“夸张性”的赞扬。一学期,每位学生至少被表扬一次,以此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们就是通过以上方式,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写作教学和活动过程中,使写作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抒写表达,在快乐中习作。

2.自创习作本。

          根据大作文观理念,我们提出作文无大小作之分,因此,取消了原来的大作本与小作本,自创名为《经历》的活页习作本。学生把一学期凡是动笔写的东西全部放入这一本“经历”中,如:训练规定文章、自由日记、美文摘抄与赏析、测验或考试时作文等等。一学期下来人人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经历》。到学期结束时,我们又指导学生把它变成一本“书”,从封面制作到扉页介绍,到后面的目录,文章的分类排序、后记撰写、装订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们在自己的书里,留下了一个个成长的经历。每当打开这本独一无二的书时,每当品味着自己的一篇篇大作,欣赏着老师、同学与家长的赞扬与鼓励时,孩子们怎能不为自己的点滴成长感到快乐呢?

 第二,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全方位发展。

  1、校园作文特色日益凸现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加强了校园作文文化氛围的建设:

        如增建了黑板报、班级作文尖尖展示板,也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2.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速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老师们经常上研讨课,经常撰写习作教学论文,高频率的研究活动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队伍快速发展。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老师不怕教作文了,并在作文教学中品尝到了快乐。印象最深的是,在学区对我校的语文专项调研中,总有几位老师准备习作课。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上作文教学公开课区级3节,校级10节。高频率的公开课既提高了我们老师的习作教学水平,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3.学生习作水平大幅提高

       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较快,多次在报刊上被发表,在一次次快乐的作文活动中,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和被肯定的愉悦中,学生们写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第三,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 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确高涨了很多,但学生习作效率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速度和长度进步了,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差强人意。

  2.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习作量也跟着上去了,但作为批阅习作的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何使教学作文的老师同样快乐起来,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袁浩 宁益民著:《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陈大权:《加强习作规划,促进课程建设》,《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年第2期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