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正文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017-11-02 10:11 徐振英 课题组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曹县第二实验小学徐振英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小学科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不会参与,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小学科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学科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科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科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实验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一)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此外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创新的表率。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实验教师以自己所教班级的五、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分析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七、预期成果

1、建构“自主合作、互动探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探索“自主合作、互动探研”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探寻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曹县第二实验小学     徐振英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2016年1月经教育部总课题组批准立项,在市教科院、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已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中期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会生存》一书也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社会,学习必须进入生产力要素中,而且是作为最革命性的因素加入进去。教育必须担当起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教育不再是灌输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考试。事实上,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利用、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一切,对于具体实施课改的一线教师来说,都需要进行研究,否则,改革学习方式无从谈起。2016年,在市教科院、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市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对科学学习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科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科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众观国内外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教学”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性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需的。我国台湾省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确立的基本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穿这一基本理念的核心是以“学会学习”为  目标。纵观国内外有关“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研究状况,进行“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即顺应了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执教的五、六年级作为实验班,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这项实验,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要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分析总结之后再向前推进。

2、主要思路

关于视角: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题研究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没有什么必须严格操作的过程模式,而是一种原理型模式,是各科建模的模式思想。重点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本模式的构建之中。立足于应用研究,最后形成总模式。


关于目标: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关于内容:①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CAI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关于途径: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3、重要观点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的探究过程。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己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交往过程。师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

(4)探究、发现、创新都是有层次的。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的新成果,是我们追求的重点。相对于群体(教学班)而言的新成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新性。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6)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包括学生心理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结果开放。

(8)学生是具有多元智慧的教育对象,应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必须树立以发展为本的教学效率观。

4、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研究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总结提升”。“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又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切磋,采长补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

学生的自主性多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现。要把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课题中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方式。这些活动方式有:在玩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争论中探究等等。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动形式。

这项课题研究还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要向家长宣传这项研究的意义,取得共识,并及时把每个研究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发到家长手中,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也要有家长的参与。

四、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有用的人才。“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形式,是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将丰富模式研究理论。就模式的重要观点而言,它将带动以下两个转变:一是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是课程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知识。

3、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改革,使试验班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乐园,造就一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从2016年1月开题至2016年9月结题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申报课题,由教育部十三五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修改。

5、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论著。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由周校长负责。

2、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3、加强对参与研究的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4、及时向县、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工作,取得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5、增加科研投入,确保课题有效运行。

七、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体系。实验中反映出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但操作性有待改进。

2、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

3、如何使家校更紧密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课题的改革浪潮中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4、如何对一线教师的培训。课堂上反映出骨干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把握的比较自如,有些一线教师有运用的意识,但效果还不太理想,说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要有相应的培训,使课题研究成果让其他老师也尽快尽多地受惠。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曹县第二实验小学    徐振英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指出: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而不是形式化的。美国著名的兰本达教授提出了“探究-研讨”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理论通过以刘默耕为首的一批先驱者的努力探索下,逐步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思想,使科学教学在改革的一开始就走在了其它各科的前面。多年来,虽经许多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一批科学方面的教学能手、专家,但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论研究进展不大,没有大的突破。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一批教育理论工作者借助国外的教育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此重要,因此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提高小学科学课课堂合作探究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提高小学科学课课堂合作探究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小学科学课“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小学科学课课堂合作探究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研究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使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是很多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科学自主合作、互动探究” 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建立合理的实验小组,为合作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

实验课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是要讲究科学合理的安排的,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落地实处,否则合作探究活动只能流于形式。

1、组建合适的实验小组

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要做到严格控制人数,一般采用4人一小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要让他们感受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的精神,初步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在组建小组的时候我们先让学生自由的组合,体现民主,一般情况他们会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无疑给小组顺利合作埋下伏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的策略。合作学习的习惯非一天两天养成,因而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们表现出足够的耐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磨合,以逐渐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小组合作实验活动之前,我们让每个小组先明确分工,确定各自在实验操作中的任务,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强调每个学生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追究相应学生的相应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操作实行“责任制”的同时,推行岗位轮换制,在多次活动中,每个同学不能不断重复同一个任务,必须经常轮换,依此来体验不同岗位上的不同辛劳,做到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避免同组成员推卸责任、互相指责。

(二)构建科学实验课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更合理、实用的教学模式。

(三)营造合作探究氛围,将合作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

1、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道理,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师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注意因人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一旦具有这种强烈的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时,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小车一辆、橡皮筋两根等器材来安装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其中第二组有两位同学抢先绕了起来,但不管怎样绕,小车就是运动不起来。于是其他组员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小车动不起来的原因:(1)橡皮筋被车轮的轴卡住了;(2)绕的圈数太多,车轮打滑等等。接着反复讨论、调整、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间得到启发。既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小组人员各自的才能,形成学习的互补性。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给予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取了有关信息后,我们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让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聆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充分的讨论,获得对问题的共识。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质疑,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当然组间的交流,还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和智慧的共享。

否则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3、教师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我们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各组合作探究的进度、讨论的焦点、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就及时帮助学生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们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发现合作学习好的小组就及时表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

4、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评价落到实处

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效益。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还突出了“两个结合”:合作学习的评价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还注意一些活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平时少言少语的同学是否积极参加了活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是否都认真?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教师及时予以肯定,进一步让这个同学充分意识到小组通力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向。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切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更新了教学观念,确实改变了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教育观念我转变,课堂上教师不再像原来那样泛泛讲解了,应在引导上下功夫,既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活动场景和研究的空间,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体现“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语言丰富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学生从怕科学,转到了爱科学。善于钻研的精神正在形成,成绩是最好的证明。两个实验班成绩在每次统考中成绩在同年级都是名列前茅。

2、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初期,学生没有合作意识,缺少合作精神,也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因此,一下子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法适应。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及合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重要,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经过实验,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各种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知识上完,学生会主动有预习一部分的新知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原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因此,他们能正确地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地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也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数据材料,帮助实现他人的计划等等。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随着学生在科学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开始向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辐射到班级管理、文体活动。班级涌现了一大批教师的小助手、小参谋、小主持人。实践证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兴趣广了、学生活了。

3、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和谐。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的尝试,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非常的和谐、自然。评价的尝试,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评价指导思想:

(1)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发展导向,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2)评价要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3)要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某些结果或某些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今天和昨天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确明天努力的方向,知道该怎样去做。

(4)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自我激励的评价机制。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反省能力。

通过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总结过去,使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4、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都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有了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师设计教学有了主心骨。

5、 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班经过仅一年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6、提高了我校小学科学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建立了一支教科研紧密结合的骨干队伍。

(1)各位课题成员正在壮成长起来。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省级发表2篇,市级5篇,其它收入县交流汇篇。经验交流、讲座十余次。为全县、兄弟县学校上观摩课4节。

(2)我们的研究自始至终得到了教研室领导、教研员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学校的领导、教师的支持,得到了全校教研组中老师们的支持,没有他们的参与就没有研究的成功。

四、今后的设想

(一)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二)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让其他科学教师理解,教学即研究,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需要。

(三)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个别成员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课后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只是到某一阶段需要材料时才整理。

(四)专家引领较少,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他人的成果,也可能遇到暂时的困难,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超前性、有效性,需要专家适时引领。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