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古都安阳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豫北大地上,熠熠生辉。神秘的殷商古韵,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心潮澎湃,无限向往。也许是悠悠洹河赋予的灵气,或是巍巍太行给予的厚爱,几千年来,这里诞生了不少帝王将相、名人贤达,在神州大地上开疆扩土,继往开来,抒写着一个个精彩传奇的故事。今天,安阳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笑迎八方宾朋,共探前尘往事,倡文化,兴工业。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书法名城,甲骨文书法更是享誉海内外。因此,书法在安阳老少皆宜,深受民众的喜爱。安阳市北关区马家垒村村民王家顺更是对书画如醉如痴,花甲之年整日笔不离手,笔情墨趣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

     王家顺出生于1952年,爷爷是个秀才,书画在当地久负盛名。那时,村里只要有红白喜事都来找他的爷爷写,号称长村。他从小受爷爷的熏陶,就与书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青年时期参加过安阳市文化宫举办的第一期书法培训班,由当地著名书法家刘顺、任治国、杨玉柱等名人授课,还听过原在安阳工作的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现为中国书协主席)讲座。在专业学习期间,还深研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古今大家的字帖。绘画主要学习徐悲鸿、任百年等名人画技和芥子园画谱,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从那时起就打下了扎实的功力。那时的书法作品在线形、结构和章法上就显示出来笔势奔腾,刚劲雄健,自由洒脱,气势开合,蕴涵深刻的精神境界。绘画在继承传统笔墨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笔调清新,风格细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是个农民,又没有工作,为了生计不停的东奔西走,做过小生意,给人家打过工,劳累的生活,没有让王家顺放弃书画事业,坚持书画。不是趴在书斋案头,就是在青灯黄卷上,是那样的如痴如迷,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地练习着。并且还深入大自然进行写生,这样的生活让他自得其乐,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积累所得之感受,收获喜人。通过几十年来的勤学苦练,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先后荣获河南省举办的第十九、二十届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举办的60年大阅兵书法展荣获优秀奖等,不少作品被报刊、杂志刊载,现为中国甲骨文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教育科学委员会理事、中大书画院院士等。他为河南省安阳八大景区之一龙山积雪的九龙山寝宫殿等题写牌匾。

     作为一名农民书画家取得的这些成绩已十分不易,可喜可赞,透过的他的书画作品会让人有很深的感悟。他可以书写出不同的书体,光这一点就很可贵,且墨气盎然,凛然正气。如楷书字体大小参差,短长配搭,错落有致,俯仰生情,用笔以中锋为主,提按分明,起收得当。尤其是行草书法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布白疏密有致,冲淡中见奇崛,平易中见变化,这都是他不断变化和创新得来的,展示出深邃的艺术思想。再看他的花卉作品,线条流畅,层层分明,姿态各异,互相比衬,从而增加了画面的生动灵活气韵。如作品《牡丹飘香》,此图描绘牡丹盛开的情景,画中纯用墨色画枝干、叶片,浓淡相宜,干湿得当。花色以大红与半红色意笔点出,花之向背聚散,色之浓淡深浅,相互衬托,层次井然有序。以纵横雄健、畅达奔放之笔意,以豪迈激越之情书写牡丹花红似火,娇艳欲滴的高贵之姿,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奔放,写意手法生动呈现给观者。

 

    艺术创作中,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自己认定的方向,就大胆地朝前走,没有人会阻止你去表现美、创造美。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来,梅花香之苦寒来。古往今来的书画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各自的人生经历不同,但却有一个相同点,他们的勤奋都超乎常人。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王家顺先生深懂此理,故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笔墨磨砺,刻苦钻研,精神可嘉。只有多一份努力才会多一份希望,多一份付出才会多一份收获。

                 记者 林膑 郑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