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镇三合小学  梁焱

新课改提出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所有教都是为了学。对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要着力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有效利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建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生活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小学语文新课程实现了生活化拓展,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语文课程,语文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天然联系在一起。正如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特点,体现母语学习性质,我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一方面把生活引入课堂,一方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并运用语文。教学中我设计了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从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         

二、善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教学资源。如音像资料、图书、报刊、网络资源、文史典故、自然风光、风俗习惯、时事新闻、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物等等都是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只做一个传教者,还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语文知识、感悟语文、体验语文,从而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兴趣学习语文。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把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大力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生活化教学资源有效融入语文课堂,从而有效地实现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语文知识延伸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三、让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在实践中进行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面向社会,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科技发展的水平。联系语文生活实践,教学中要鼓励师生走向走活。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除了学校、班级日常的活动,学生平时的观察,已有的兴趣之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语文生活,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在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了解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        

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倡导自主与合作学习,新的人才需求是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自主创新、学会生活”。教学中要注重实践体验,扩大学生视野,提升能力,培养素质,鼓励创新,加强阅读写作训练和语言表达与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实际改革与开放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情在生活中拓展,使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步入生活大天地;使学生语文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最终使学生不仅能学好语文,而且会在生活中灵活用语文知识。